[发明专利]缝纫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76531.0 | 申请日: | 2013-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0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M·马藻雷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47/04 | 分类号: | D05B4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雷明,吴鹏 |
地址: | 德国比***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德国专利申请DE102012221060.1的内容通过引用纳入此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所述缝纫机包括:
-壳体,
-用于形成线缝的线迹形成工具,它包括用于保持机针的针杆,
-线杆(挑线杆),它
--引导面线(上部线),
--能以相对于线迹形成工具同步的方式被驱动而在上止点和下止点之间移位,
-位于所述线杆之前的面线路径中的上游面线引导部件,
-位于所述线杆之后的面线路径中的下游面线引导部件,
-线路径预设装置,它影响所述上游面线引导部件和所述线杆之间的面线路径的长度。
背景技术
从公开使用中已知此类型的缝纫机。在此,线路径预设装置由线引导圈形成,该线引导圈能在主面线引导面中被调节。当特别是用厚或平的面线或者带有扭曲倾向的面线来进行缝制时,已知的线路径预设装置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改进缝纫机的位于线杆之前的面线路径中的线路径预设装置。
该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缝纫机实现,在该缝纫机中,线路径预设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突出元件,该突出元件布置成使上游面线引导部件和线杆之间的面线伸出到由上游面线引导部件、线杆和下游面线引导部件所限定的主面线引导平面之外。
根据本发明可以认识到,不仅能在主面线引导平面中影响面线路径的长度,还能够垂直于该引导平面影响该长度。线路径预设装置的突出元件提供此类型的影响。然后能在一路径上以可控的方式引导该面线,其中在面线很难进行缝制的情况下,也能在与其他缝纫机部件间隔足够大距离的情况下引导该面线。可有效地防止可造成线行程(行进,run)中断的、不期望的线环形成。线路径预设装置能够设置成靠近线杆的运动路径。这能够增加线路径预设装置的有效性。多个突出元件也能够设置在面线路径的多个不同位置处。至少一个附加突出元件能够设置在线杆之后的面线路径中,特别是邻近该线杆。
可移位突出元件可用来设置用于面线的松弛线区域的预设值,其中该可移位突出元件相对于壳体可移位以便预设上游面线引导部件和线杆之间的面线路径长度。
突出元件的弓形件设计被证明是特别合适的,在该弓形件设计中,突出元件构造成支架,该支架横向于上游面线引导部件和线杆之间的面线行程延伸。能够经济实惠地制造该突出元件。
或者,可以将所述至少一个突出元件构造为形成在壳体上的实心体或空心体,特别是网状体。
凸状支架部或弓部形成了一个可控的突出件。特别是凸状弓部能够简单地构造为弄圆(倒圆)的弯曲部。
支架的两端固定到壳体上的设计是牢靠的。
在其中支架的至少一端可调节的构型中,特别是借助于端侧可调节性可调节面线预设装置的突出程度,因此可调节上游面线引导部件和线杆之间的面线路径长度。
闩锁标记(标志物)已经证明特别适于可靠地调节多种突出值,其中支架具有至少两个闩锁标记,这些闩锁标记与固定在壳体上的对立体配合以分别预设可调节的支架端相对于壳体的相对位置。视支架或弓形件的构型而定,也可设置三个或更多闩锁标记。
将闩锁标记构造成设置在可调节支架端上的闩锁槽是简单易行的。
通过固定在壳体上的共用支承板来承载面线预设装置和两个面线引导部件的布置将使得多功能部件在共用承载体上有利地组合,并且这简化了缝纫机的制造和/或组装。
附图说明
下面将借助于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立体地示出了用于缝制厚实或结实的缝料的缝纫机的操作者一侧的视图,也局部再现了机器机构的内部细节;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缝纫机的细部侧视图,其示出了位于缝纫机的臂的端部处的缝纫机头区域中的细节;
图3示出了沿图2中的线III-III的局部剖视图;
图4以与图3类似的视图示出了缝纫机的金属丝弓形件形式的线路径预设装置,其中,弓端相对于缝纫机壳体的相对位置与图3中的位置相比是不同的;以及
图5至图9示出了多种臂轴位置下的缝纫机头的立体图,从而说明了线路径预设装置的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缝纫机1具有上臂2、立柱3和底壳,该底壳通常称为基板4。缝纫机1设计成缝纫厚实或结实的缝料,例如皮革或塑料板。形成缝纫机的壳体的部件2至4在图3中只示出了它们的轮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未经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65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