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冰箱化霜系统故障的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75234.4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5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马长州;崔培培;方昕;焦其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9/00 | 分类号: | F25D29/00;F25D21/06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胡东升 |
地址: | 23006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冰箱 系统故障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冰箱化霜系统故障的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冰箱使用过程中,冰箱化霜系统故障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旦发生故障后,冰箱制冷不能正常高效进行,且用户不能立即发现,造成电力能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冰箱化霜系统故障的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通过控制单元采集记录传感器温度的变化情况和化霜加热器接通次数,并与预设值之间作比较,判断冰箱化霜系统有无故障,并将检测出的故障信息通过显示单元显示,从而及时告知用户,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具有智能化霜规则的风冷冰箱。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冰箱化霜系统故障的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布置于冰箱蒸发器上的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的控制单元以及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显示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是所述冰箱的控制装置的一部分。
所述显示单元是所述冰箱的显示系统的一部分。
一种采用上述检测系统进行冰箱化霜系统故障的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当冰箱进入化霜程序,化霜加热器接通,所示控制单元记录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若所述化霜加热器工作时间达到预设最长时间,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值仍低于退出化霜程序的设定值,则断开化霜加热器;
等待t1时间后重新接通所述化霜加热器,重复上述循环,若化霜加热器连续接通次数达到预设最大次数,则强制断开,控制单元向显示单元发出故障信号,所述显示单元显示出所述故障信号对应的故障信息。
所述化霜加热器预设最大接通次数为1-5次。
所述温度传感器退出化霜程序的设定值为0~20℃。
所述t1时间为8-12min。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采用本发明的冰箱化霜系统故障检测方法,尤其适用于具有智能化霜规则的风冷冰箱,采用软件全自动记录识别,控制单元机显示单元可采用冰箱中原有的控制装置及显示装置,冰箱使用过程中,不需要人工检测,速度快,效率高。一旦冰箱化霜系统出现故障,可提前发现,并提示用户,可避免因化霜系统故障导致冰箱制冷系统不能高效运行,造成电力能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构成图;图2为本发明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图1所示,本发明的冰箱化霜系统故障检测系统,其硬件包括:布置于冰箱蒸发器上的温度传感器、与该温度传感器连接的冰箱控制单元以及与控制单元连接的显示单元。控制单元可为冰箱原有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用于检测记录冰箱化霜加热器连续接通次数及断开时温度传感器的实时值,判断冰箱化霜系统是否发生故障,然后通过显示单元显示告知用户。
采用上述系统进行冰箱化霜系统故障的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当冰箱进入化霜程序,开启该检测系统,化霜加热器接通并且工作时间达到预设最长时间(一般是60min),此时控制单元记录温度传感器的温度,若温度传感器的值仍低于退出化霜程序的设定值,则断开化霜加热器;
等待t1时间(t1时间为8min)后重新接通化霜加热器,重复上述循环,若化霜加热器连续接通次数达到预设最大次数,则强制断开,控制单元向显示单元发出故障信号,所述显示单元显示出所述故障信号对应的故障信息。
上述步骤中,退出化霜程序的温度传感器设定值可为0~20℃,一般为5-15℃,根据实际经验的最佳设定值一般为8℃,化霜加热器断开又接通的预设最大次数为1-5次,根据经验值3次为最佳。采用本发明的系统及方法,可长期实时检测冰箱运行情况,冰箱使用过程中,不需要人工检测,速度快,效率高。一旦冰箱化霜系统出现故障,可提前发现,并通过显示装置提示用户,可避免因化霜系统故障导致冰箱制冷系统不能高效运行,造成电力能源的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52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