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压过流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75188.8 | 申请日: | 2013-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97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鲁春生;陈炜;张彪;尹劲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协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06 | 分类号: | H02H3/06;H02H3/08;H02H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47 | 代理人: | 刘卫宇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恢复保险丝 电连接 过压过流保护电路 过流检测电路 过压检测电路 输出端电连接 开关电路 导通端 输入端 断开 检测 自动控制开关电路 电源输出电压 开关控制电路 控制开关电路 电源输出端 控制输出端 故障状态 第一端 控制端 导通 预设 电源 恢复 | ||
本发明公开了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其连接于电源与负载之间,包括:可恢复保险丝,该可恢复保险丝的第一端与电源输出端电连接;开关电路,其第一导通端与可恢复保险丝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导通端与负载电连接;过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电源输出电压是否过压;过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流过可恢复保险丝的电流是否过流;开关控制电路,其第一输入端与过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输入端与过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输出端与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在检测到过压时和/或过流时,控制开关电路断开,并在断开预设的时间后自动控制开关电路导通。本发明可同时对过压和过流进行保护,并可在故障状态消失后恢复负载的正常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护电路,尤其涉及过压过流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已广泛应用于电力自动化领域。电力负荷管理终端通常安装在各个厂矿企业,在实际应用中,由电力公司的主控站通过其全向天线,向位于各个厂矿企业的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发送各种命令,并从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应答码中提取数据。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需承受来自变压器和电网的各种电磁干扰,因而采取了电磁兼容措施,以保护终端在受干扰的情况下仍能正常工作。其中一种严重的干扰情况是干扰影响到终端电源,在电源输出端造成过压,从而影响到终端内部电路系统的安全。针对这种情况,除了通过设计良好的电源承担主要的保护以外,传统的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的保护措施是在电源100A与电力负荷管理终端200A的内部电路系统之间的电流路径上,设置可恢复保险丝1A,其具体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当由于电源电压出现异常过压或终端内部电路系统发生故障等原因,导致终端内部电路系统出现电流过流时,可恢复保险丝发热,进入高阻状态,以降低终端内部电路系统的电压和电流,起到保护作用。在异上述的常状态、故障等解除后,可恢复保险丝可恢复正常,并重复使用。
上述的这种保护措施具有以下缺点:
1、可恢复保险丝依靠电流触发保护,在过压状态还没造成电流过流前,不提供保护;
2、进入保护状态后,内部电路系统内如果仍存在残余电压和残余电流,内部电路系统因此存在进入异常状态不能自行恢复的可能性。可能导致在外来干扰解除后,可恢复保险丝仍不能恢复导通状态,使终端不能恢复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对过压和过流进行保护、并可在故障状态消失后恢复负载正常工作的过压过流保护电路。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过压过流保护电路,连接于电源与负载之间,其特点在于,该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包括:
可恢复保险丝,该可恢复保险丝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该可恢复保险丝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
开关电路,具有第一导通端、第二导通端以及控制端,第一导通端与可恢复保险丝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导通端与所述的负载电连接;
过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电源的输出电压是否过压;
过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流过可恢复保险丝的电流是否过流;
开关控制电路,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控制输出端,开关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过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输入端与过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输出端与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电连接;该开关控制电路用于在过压检测电路检测到过压时和/或过流检测电路检测到过流时,控制开关电路断开,并在开关电路断开预设的时间后自动控制开关电路导通。
本发明可同时检测过压和过流,在检测到过压或过流状况时,可以迅速且完全地断开电压通路,使负载内部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下降到接近零,提供及时的保护。此外,本发明还具有自动重启功能,保护一段时间后可自动导通电压通路,如果故障状况消失则维持负载正常工作,如果检测到故障,则重新断开电压通路,继续循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协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协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51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