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确投料设备的出料口结构的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70016.1 | 申请日: | 2013-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8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曲田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田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5/00 | 分类号: | A01K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确 投料 设备 出料口 结构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畜牧养殖用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精确投料设备的出料口结构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畜牧养殖中,养貂的收益很大。所以,养貂户大范围出现。貂无盲肠且小肠很短(为体长的四倍),胃亦很少。这种特征决定貂需少量多餐,平均日摄食量为40~55克,每次摄食间隔为3小时。另外,由于貂性情凶猛,活动敏捷,所以,貂的养殖不适合群养,通常一个养殖笼具中养殖一只或两只,以一只为宜,以避免彼此抓伤皮毛。在喂养貂的时候,因为貂食用量较少,一顿50g左右,而传统的投料设备,难以精确控制投料,(貂的食用饲料,通常为鸡肉,骨头等粉碎物,造价较高)造成了饲料的浪费,提高了养殖成本即降低了养殖户的收益。为解决这种技术问题,需要出现一种使用方法简单,使用的产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精确控制投料量,降低养殖成本的一种精确投料设备的出料口结构的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使用方法简单,使用的产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精确控制投料量,降低养殖成本的一种精确投料设备的出料口结构的使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精确投料设备的出料口结构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A、连接投料管的步骤:将投料管从料斗上取下,将其端部插合连接在出料口,按照需投入的物料量调配饲料并装入料斗;
B、调节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啮合间隙的步骤: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啮合间隙位于出料口的正中位置,调节此间隙为3-5mm,使齿轮箱的内壁距离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的外缘为2-3mm;通过间隙大小调节齿轮转动一圈卷入的物料量的大小,调至齿轮转动一圈卷入45-50g物料为准;
C、预设伺服电机的转速:调控伺服电机的转速为25-35转/分钟,通过开启或关闭伺服电机,进而控制齿轮卷入投料管内的物料的量;
D、齿轮箱被物料堵塞的步骤:若齿轮箱被堵塞,控制伺服电机驱动主动齿轮翻转,吐出物料。
经本发明使用方法使用的精确投料设备的出料口结构,包括料斗和伺服电机,料斗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料斗的下方设置有支架,支架上固定有伺服电机,支架上通过轴承轴连接有主动轴和从动轴,其中,伺服电机上设置有减速机,出料口上固定安装有齿轮箱,齿轮箱内设置有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齿轮箱的上部和下部镂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连接,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连接处位于出料口的中心位置;主动轴与减速机连接,主动轴上设置有所述主动齿轮,从动轴上设置有所述从动齿轮,所述出料口呈矩形,所述齿轮箱的内壁距离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的外缘为2-3mm。
伺服电机驱动主动轴旋转,主动轴带动主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将物料顺着齿轮啮合处卷入到出料口并通过投料管挤出,投料管插合连接在出料口的下部。
所述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啮合转动一圈卷入30-60g物料,以50g为优选。
本发明的优点为:使用方法简单,使用的产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精确控制投料量,降低养殖成本,具体为 :
本发明通过设定伺服电机的转速,伺服电机驱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转动一圈,将物料50g左右顺着齿轮挤入至出料口,若粉碎的骨头渣子将齿轮塞住,可以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翻转,进而将堵塞物吐出。本发明通过伺服电机控制齿轮转速进而控制精确投料,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避免了饲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附图标识:
1、主动齿轮 2、伺服电机 3、减速机
4、轴承 5、出料口 6、从动齿轮
7、从动轴 8、主动轴 9、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精确投料设备的出料口结构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A、连接投料管的步骤:将投料管从料斗上取下,将其端部插合连接在出料口,按照需投入的物料量调配饲料并装入料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田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田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00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