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禾花鲤的饲养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69153.3 申请日: 2013-11-15
公开(公告)号: CN104396801A 公开(公告)日: 2015-03-11
发明(设计)人: 杨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 杨建华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
代理公司: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代理人: 黄有斯
地址: 545317 广西壮***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禾花鲤 饲养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水产品的饲养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禾花鲤的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禾花鲤肌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易于消化吸收,是人们日常饮食中比较喜爱的食物;传统禾花鲤的饲养方式是简单的利用水稻田代替鱼塘,进行原始放养,缺乏科学的管理,这种方法的饲养,禾花鲤的成活率低、成长速度慢,产量不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地资源日渐紧缺,怎样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在稻田里科学合理的养出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且肉质细嫩的禾花鲤是人们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且肉质细嫩的禾花鲤的饲养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禾花鲤的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开挖鱼沟:抛秧前10天,在稻田中纵横开挖数条相互之间连通的鱼沟,沟宽45 cm~50 cm,深32 cm~40 cm,鱼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3%~5%,围绕所述稻田的田埂高度至少为55 cm,所述田埂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对挖好的鱼沟用100g/m2的生石灰粉撒施消毒,6天~7天后对稻田灌水,水深为20cm~30cm,同时在稻田中施放腐熟粪肥;

b、放养:在a步骤施放腐熟粪肥后10天,按每亩稻田200尾~700尾放养鱼苗,所述鱼苗长度为4 cm ~6 cm,晚稻收割前捕捞;     

c、水量、水温、氧气的控制:气温为15℃~30℃时,采用流动水,水深保持在20cm~30cm;

d、投料喂食:禾花鲤的整个饲养期采用取食水中的嫩草、浮萍、昆虫、稻谷禾花为主,投料为辅。

上述禾花鲤的饲养方法的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稻田为免耕抛秧田,所述田埂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有拦鱼栅。 

进一步的:每亩稻田中施放腐熟粪肥的重量为250kg~300 kg。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方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管理科学,具有禾花鲤存活率高、产量高的优点。

2、本发明的方法利用稻田中的嫩草、浮萍、昆虫、禾苗花粉为主要饲料,不但降低了经济成本且是生态饲养,得到肉质细嫩、鱼骨细软、无腥味的禾花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开挖鱼沟:稻田为免耕抛秧田,抛秧前10天,在稻田中纵横开挖数条相互之间连通的鱼沟,沟宽50 cm,深40 cm,鱼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3%,围绕所述稻田的田埂高度为55 cm,田埂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有拦鱼栅;对挖好的鱼沟用100g/m2的生石灰粉撒施消毒,6天后对稻田灌水,水深为25cm,同时在稻田中施放腐熟粪肥,每亩稻田中施放腐熟粪肥的重量为300 kg; 

b、放养:在a步骤施放腐熟粪肥后10天,按每亩稻田200尾~700尾放养鱼苗,所述鱼苗长度为4 cm ~6 cm,晚稻收割前捕捞;     

c、水量、水温、氧气的控制:气温为21℃~26℃时,采用流动水,水深保持在25cm;

d、投料喂食:禾花鲤的整个饲养期采用取食水中的嫩草、浮萍、昆虫、禾花为主,投料为辅。

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开挖鱼沟:稻田为免耕抛秧田,抛秧前10天,在稻田中纵横开挖数条相互之间连通的鱼沟,沟宽47 cm,深32 cm,鱼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围绕所述稻田的田埂高度为60 cm,田埂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有拦鱼栅;对挖好的鱼沟用100g/m2的生石灰粉撒施消毒,7天后对稻田灌水,水深为20cm,同时在稻田中施放腐熟粪肥,每亩稻田中施放腐熟粪肥的重量为250 kg; 

b、放养:在a步骤施放腐熟粪肥后10天,按每亩稻田200尾~700尾放养鱼苗,所述鱼苗长度为4 cm ~6 cm,晚稻收割前捕捞;     

c、水量、水温、氧气的控制:气温为15℃~20℃时,采用流动水,水深保持在20cm;

d、投料喂食:禾花鲤的整个饲养期采用取食水中的嫩草、浮萍、昆虫、禾花为主,投料为辅。

实施例三: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建华,未经杨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91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