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型杀虫剂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66309.2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3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方凤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3/08 | 分类号: | A01N53/08;A01N25/08;A01P7/04;B82Y3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3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杀虫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材料领域,涉及一种纳米型杀虫剂。
背景技术
纳米科技是2l世纪主导科学中前沿的主题科学,纳米材料和技术是纳米科技领域中最具活力、研究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分枝。将纳米材料在杀虫剂中加以应用,纳米材料与杀虫剂通过化学键整合后,由于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对靶标组织的亲和性大,施药后滞留性及与组织的接触时间、接触面积均大为增加,从而可以提高杀虫剂的生物利用度,降低毒性,减少药剂用量。另一方面,由于引入纳米的金属、非金属氧化物、有机高分子作为功能材料,这些纳米材料较一般材料吸收太阳光强度大得多,光催化降解、氧化、水解杀虫剂,加速杀虫剂在环境中的降解,将有毒的有机杀虫剂降解为无毒的无机物。
近年来,复合纳米粒药物已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将纳米粒子作药物和基因载体,同时携带靶向分子,以期实现药物载体具有靶向、控释作用,以提高药效。在农药纳米粒子的研究中,一般采用转相微乳液法,如美国的NC发展公司采用这一方法制各了溴氰菊酯微乳状液,其溴氰菊酯的粒子分布在10~200nm之间。湖南化工研究院采用这一方法制备了溴虫腈微乳状液,其溴虫腈的粒度分布在10~200nm。但在卫生杀虫剂中,至今还未采用纳米技术,无纳米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原料低廉、适用范围广、药物残留少且杀虫效果确定的纳米型杀虫剂。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纳米型杀虫剂,所述的纳米型杀虫剂是由氯氟氰菊酯、纳米无机材料、溶剂、表面活性剂和水组合而成,各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上述的纳米无机材料为二氧化钛纳米线。
上述的表面活性剂为月桂酸钠、甘油、山梨醇、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的溶剂为乙醇或丙酮。
上述的水为去离子水。
为进一步提高杀虫性能,各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采用纳米材料的特异理化性质,将其引入卫生杀虫剂中,能有效地提高有机农药的生物活性,降低卫生杀虫剂在环境中的残留,有利于环境保护。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如无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原料均可以通过市售得到;或根据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得到。除非另有定义或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技术熟练入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方法中。
除非另有定义或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技术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方法中。
实施例1
一种纳米型杀虫剂,所述的纳米型杀虫剂是由氯氟氰菊酯、纳米无机材料、溶剂、表面活性剂和水组合而成,各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制备时,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将各组分进行共混即可,取本实施例的制得的纳米型杀虫剂,按GB13917.1-2009规定的剂量1.43mL/m3取样喷于一密闭容器中,将50只蚊虫放入此有药密闭容器中,十分钟后蚊虫死亡率达到90%。
实施例2
一种纳米型杀虫剂,所述的纳米型杀虫剂是由氯氟氰菊酯、纳米无机材料、溶剂、表面活性剂和水组合而成,各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制备时,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将各组分进行共混即可,取本实施例的制得的纳米型杀虫剂,按GB13917.1-2009规定的剂量1.43mL/m3取样喷于一密闭容器中,将50只蚊虫放入此有药密闭容器中,十分钟后蚊虫死亡率达到85%。
实施例3
一种纳米型杀虫剂,所述的纳米型杀虫剂是由氯氟氰菊酯、纳米无机材料、溶剂、表面活性剂和水组合而成,各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制备时,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将各组分进行共混即可,取本实施例的制得的纳米型杀虫剂,按GB13917.1-2009规定的剂量1.43mL/m3取样喷于一密闭容器中,将50只蚊虫放入此有药密闭容器中,十分钟后蚊虫死亡率达到89%。
申请人声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将上述实施例某组分的具体含量点值,与发明内容部分的技术方案相组合,从而产生的新的数值范围,也是本发明的记载范围之一,本申请为使说明书简明,不再罗列这些数值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63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