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粉剂定量封装方法及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65896.3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0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天建;李建兴;程立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B1/32 | 分类号: | B65B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陈朝阳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粉剂 定量 封装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药粉剂定量封装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近几年由于中药颗粒化的研究成功,中药具有了相对统一的规格,这使得在中药颗粒剂自动取药过程中实现定量化和精确化成为可能,为自动配药系统的研制提供了前提条件。
目前颗粒剂的主要配药方法为人工或者利用容积法进行配药。这两种配药方法存在以下弊端,表1-1示。
表1-1工配药和容积法配药原理及不合理性
针对这一问题,三九集团近期推出了一种新型的中药自动配药系统,其核心思想是把单味中药颗粒剂进行小袋封装,存放在分层的药柜中;根据病人处方取药机构抓取对应重量的中药颗粒剂,最后集中成整帖中药。虽然这种配药方式简便易行,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中药颗粒剂配药的自动化,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首先,对每个包装机定量封装的小袋并不能保证都是同一个规格出来的,这就导致了中药颗粒剂不能实现精确称量,对于中药颗粒剂(经过高效后浓缩)来说,所造成的误差是不允许的;其次是因为成袋中药组合出的重量与味数有限,不能够对多种中药组成进行配药,而这对用量讲究的中药医学要求来说是不能达到的。
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的“中药智能配药系统”中带着收集颗粒剂药斗的小车(用来控制按每一贴进行搜药)将来到药柜里装有本处方所需药品的药瓶处,此时,容积式称量装置按照所需药种的重量进行容积模拟秤量,然后采用电机带动螺旋结构的下药方式下把药下至接料斗内。由于药品的比重不尽相同,这种容积法计量也存在误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少中药计量误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粉剂定量封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网络从医院数据服务器读取病人处方信息,实现对病人处方信息的管理;
通过步进电机与螺旋结构,实现药品的自动下药;
通过压力传感器与AD采集器,实现药品重量现场数据的采集;
通过包装机构实现每一帖中药的自动封装。
本发明公开了还公开了一种中药粉剂定量封装系统,包括PLC控制器、称重传感器、AD采集器、步进电机和包装机构,称重传感器与AD采集器的对中药颗粒剂进行重量称量,由于称重传感器上的托盘重量变化使称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也产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信号将通过AD采集器进行模数转换,从而使PLC控制器可以实时的读取托盘上药品的重量值;通过步进电机带动螺旋结构实现自动下药,包装机构实现了每一帖中药的自动封装。
本发明通过使用传感器实现药品定量控制,具有计量误差小特点,不但提高了中药的配药速度及准确性,而且还降低了人员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还实现了在配药过程中的可视化(PC机显示)及信息数字化,方便了对处方信息、配药信息、配药人员信息的管理及操作。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中药剂定量封装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为使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中药剂定量封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系统待命;
S2、PC机通过局域网实现对病人处方信息的读取,保存到本地数据库中,如果贴数为0,进入系统待命,否则进入S3;
S3、点亮处方信息中各药品名称LED位置信号灯,从药柜取下后进行药品名称校对,即通过IC读卡设备进行IC芯片的信息采集,待完成药品名称校对完成后,PC机向PLC控制器下达配药任务;PC机下达的配药任务进行配药操作,通过脉冲通道启动对应的步进电机开始螺旋下药,与此同时,与现场采集回来的药品当前值进行实时比较,当完成药品下药时,关闭对应的脉冲通道;
S4、判断是否缺少药品,如果是缺少药品,添加药品,复位系统(S5);否则完成下药,点击停止(S6);
S7、启动顶杆,开始倒药;
S8、待全部下药完成后,传送带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58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