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瓶体适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65724.6 | 申请日: | 201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5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今井正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J1/20 | 分类号: | A61J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王娟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配器 | ||
本发明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0年12月3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0/071654、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家申请号为201080039908.3、发明名称为“瓶体适配器”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了将瓶体内的药液向注射器转移而连接在瓶体上的瓶体适配器。
背景技术
通常,在从瓶体采集药液时,将金属注射针直接刺穿瓶体的橡胶栓(栓体)并进行吸引。但是,可能会发生因注射针导致的针刺事故、以及药液从注射针与橡胶栓之间的间隙漏出等情况。尤其,当药液是抗癌剂等危险药剂的情况下,药液漏出存在危害药剂调制者健康的风险。因此,近年来提出了一种瓶体适配器的方案,能够不使药液向外部漏出,简便地进行药剂调制。以往通常的瓶体适配器包括:具有多个的爪并嵌合在瓶体上的嵌合部;在内部具有药液用流路的金属制或树脂制(塑料制)的针;用于连接注射器的连接器,具有爪的嵌合部和针是通过注射成形等而一体成形的(例如,参照日本特表2005-516696号公报、日本特表2005-504609号公报、日本特表2005-522282号公报)。
然而,日本国内的瓶体没有统一规格,其形状和尺寸根据生产商及商品的不同而不同。即,对于每个瓶体,橡胶栓的厚度、保持橡胶栓的瓶体头部的高度等都不同,另外,存在多种瓶体头部外径。不过,以往的瓶体适配器并没有构成为能够应对这样的多样性,在使用该瓶体适配器的情况下,基于以下的理由,导致无法容许的量的药液残留在瓶体内。
例如,最广为流通的瓶体头部外径20mm规格的瓶体的头部高度为6.0mm~8.0mm,存在2mm左右的偏差。通常,由于是与瓶体头部高度高的瓶体相配合地设定瓶体适配器的针孔(设于针的侧孔)的位置,所以,在将其用于头部高度低的瓶体时,连接在瓶体上的瓶体适配器的针孔位于必要以上的瓶体内部的较深位置。即,针孔距瓶体的橡胶栓的背面位置较远,结果是残留在瓶体内的药液量增多。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药剂调制者也在可移动的范围内,向针孔靠近橡胶栓背面的方向进行瓶体相对于瓶体适配器移开的操作,操作性极差。
另外,由于橡胶栓的厚度也因每个橡胶栓的不同而各种各样,所以,一般来说,与厚橡胶栓相配合地设定瓶体适配器的针孔的位置。因此,在对安装有薄橡胶栓的瓶体连接了瓶体适配器的情况下,针孔的位置位于必要以上的瓶体内部的较深位置,与上述同样地,残留在瓶体内的药液量增多。
另一方面,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药等的高价药剂增加。因此,希望瓶体中的药液尽可能没有浪费回收地注射器等中。
但是,在以往的从瓶体回收药液的方法中,在将瓶体适配器嵌合在瓶体上、并通过具有药液流路的金属针等向注射器回收药液时,需要复杂的作业。
具体来说,在将瓶体适配器安装在瓶体上后,设在瓶体适配器的金属针等的针尖上的药液流路的出口部从药液的液面露出,使药液流路的出口部在瓶体内的残空部露出。在药液流路的出口部于残空部露出了的状态下,将注射器内的空气经由药液流路向瓶体内输送,并在瓶体内成为加压状态的状态下,将药液流路的出口部配置在药液内,由此,向注射器内回收药液。
若利用这样的方法,则对于包含有蛋白质类的抗癌剂以及表面活性剂的抗癌剂等的药剂,在吸引时会产生气泡,因此,不仅不能准确计量药液,并且难以没有浪费地回收药液,而且,还存在为此而使药液回收操作也变得繁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作出的发明,其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瓶体适配器,在连接在瓶体上时,能够使瓶体内部的针孔的位置处于适当位置,由此,几乎能够消除残留在瓶体内的药液量。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瓶体适配器,在连接在瓶体上时,能够使瓶体内部的药液出口部即针孔的位置处于适当位置,由此,能够通过可抑制瓶体内的药液产生气泡的方法进行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尔茂株式会社,未经泰尔茂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57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