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夫红茶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65503.9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9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朱旗;邓超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旗;邓超芝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为;袁颖华 |
地址: | 410128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夫 红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工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工夫红茶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加工产品,因初加工特别注意条索的紧结完整,精加工时费工夫而得名。工夫红茶要求鲜叶鲜嫩、匀净、新鲜。其初加工工艺分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4道工序,各工序要求如下:
1、原料要求:鲜叶采摘标准以1芽2-3叶为主。
2、萎凋:工夫红茶的萎凋有日光萎凋、室内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等方法,目前,普遍采用萎凋槽萎凋。采用萎凋槽时,要掌握好温度、风量、摊叶厚度、翻叶、萎凋时间等因素。一般萎凋温度控制在35℃左右,并要求萎凋槽温度前后一致。温度最高不超过38℃,超过38℃则萎凋不匀,易发生红变现象。加温萎凋要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下叶前10~15min停止加温,只鼓冷风。夏秋季节一般只鼓风,不必加温。鼓风量为1.6~2.0万m3/h。期间每2h翻叶一次,翻叶时要停止鼓风,将上层叶翻入下层,动作要轻,以免损伤叶片。萎凋时间8~12h较好,萎凋后含水量为62-64%。
3、揉捻:工夫红茶的揉捻与条形绿茶的揉捻目的、原理和方法基本相同,过去多采用中、大型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车间适宜的室温为20~24℃,相对湿度为85%~90%。920型揉捻机每桶可投入萎凋叶140~160kg,揉捻90min,分两次揉,每次45min。55型和65型揉捻机分别投叶约30kg、60kg左右,揉捻70min,也分两次揉,每次35min。工夫红茶揉捻加压较绿茶重,一般嫩叶揉时短,加压轻;老叶揉时长,加压重。气温高揉时短,气温低揉时长;轻萎凋适当轻压,重萎凋适当重压。但仍要掌握轻、重、轻的原则。揉捻开始时或第一次揉捻不加压,中途加压时,加压与松压交替,每次加压7~10min,松压3~5min。揉捻结束前应减压,让茶条吸回茶汁。
过去由于采摘标准不一,揉捻后都要进行解块筛分,其作用是解散团块,散发热量,降低叶温,使揉捻均匀,分清老嫩,减少断碎,使发酵均匀。一般解块筛分机筛网分段组成,筛网上段为4孔,下段为3孔。通过4孔的为1号茶,通过3孔的为2号茶,不能通过筛孔的为3号茶。
4、发酵:工夫红茶发酵根据揉捻叶按照级别、批次,分别均匀地摊放在发酵盘中,摊叶厚度应根据叶子老嫩、季节而有所区别:一般春茶稍厚,夏秋茶宜薄;嫩叶宜薄,老叶稍厚。嫩叶、夏秋茶一般厚度为8cm左右;老叶、春茶10cm左右为宜。发酵过程中适当翻抖1~2次,以利通气,使发酵均匀。发酵时间从揉捻算起,一般春茶约为3~5h。夏秋茶气温较高,发酵快,约需2~3h。有时气温高,揉捻结束时,揉捻叶已接近发酵适度,甚至已达到发酵要求。
当发酵叶青草气散失,出现清新的花果香,叶色红变均匀,春季橙红,夏季红橙,叶温达到高峰并开始趋于平稳时,即为发酵适度。
5、干燥:工夫红茶的干燥多采用烘干,有焙笼和烘干机两种方法,目前,生产上多采用烘干机烘焙。一般2次干燥,要求掌握毛火高温快烘,足火低温慢烘,参见下表1。生产中,以毛火达7~8成干,足火至手捏茶叶呈粉末(4%左右)为宜。
表1 工夫红茶自动烘干机操作技术参数
但是,工夫红茶的上述传统加工工艺存在如下缺点:鲜叶原料要求1芽2-3叶,产品等级较低,揉捻后必须进行筛分工序,增强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发酵工艺依自然环境,感官把握,静置发酵,发酵程度难把握,使产品风味沉闷,缺乏鲜爽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传统工夫红茶的发酵技术是在确定的室温下的静置发酵,没有遵循红茶发酵的原理,造成发酵不易把握,产品风味沉闷、鲜爽度的不足,提供一种工夫红茶的加工方法,该方法遵循红茶发酵(酶促氧化)的规律性,采用变温发酵原理,有利于功夫茶产品品质形成,并提高产品的鲜爽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夫红茶加工方法,该方法以传统工夫红茶加工工艺为基础,包括原料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及干燥工序,其特点是,所述原料采摘以1芽1叶初展鲜叶为宜,该发酵工序采用变温发酵,发酵叶温先控制在28-30℃,相对湿度保持在95%以上,发酵时间从揉捻工序开始算起为2h-2.5h,再将发酵叶温降至20-23℃,保持0.5-1h。
本发明方法加工的工夫红茶与传统工艺加工的工夫红茶相比,可参见下表2:
表2 本发明方法加工的产品与传统工艺的工夫红茶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旗;邓超芝,未经朱旗;邓超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55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