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舰载运输类飞机的四垂尾尾翼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63616.5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2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段卓毅;王勇;李小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5/02 | 分类号: | B64C5/02;B64C5/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梁瑞林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舰载 运输 飞机 四垂尾 尾翼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机尾翼设计技术,涉及对舰载运输类飞机4垂尾尾翼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的一种舰载运输类飞机的四垂尾尾翼结构参见图1,它由右外垂尾1,右平尾2,右内垂尾3,左内垂尾4,左平尾5,左外垂尾6构成。右外垂尾1固定在右平尾3的外端面上,左外垂尾6固定在左平尾5的外端面上,右平尾3和左平尾5安装在机身后段7上,右内垂尾3的根部固定在右平尾2的上表面上,左内垂尾4的根部固定在左平尾5的上表面上。右外垂尾1和左外垂尾6的前缘后掠角为α,α=12.5°~30°,右外垂尾1和左外垂尾6的前端点到飞机机翼1/4平均气动弦的纵向距离为L1,右内垂尾3和左内垂尾4的前缘后掠角为β,β=12.5°~30°。右内垂尾3和左内垂尾4前缘后掠角β与右外垂尾1和左外垂尾6的前缘后掠角α的差值不大于8°。右内垂尾3和左内垂尾4的前端点到飞机机翼1/4平均气动弦的纵向距离为L2,纵向搓动量ΔL1=L1-L2,ΔL1的绝对值不小大右内垂尾(3)或左内垂尾(4)平均气动弦长的15%。其缺点是:舰载运输类飞机经常要面对海上大侧风着舰、起飞,海上低速大迎角降落,单侧发动机失效情况下的发动机偏航力矩较大等情况,这几种非典型情况下要求多垂尾有很高的航向稳定性及高的操纵效率,传统的办法就是靠增加垂尾数量和/或增加垂尾面积等措施来解决。但是毫无限制的增加垂尾数量、增加垂尾面积并不一定可以按照比例改善飞机的方向稳定性及操纵问题,反而会带来结构重量代价太大而影响飞机使用效能。例如,某型现有舰载运输类飞机垂尾由于多个垂尾的纵向位置搓动量较小,并且内外垂尾的前缘后掠角基本一致,在上述非典型飞行条件下,会带来垂尾的失速,这种失速会在4个垂尾上同时出现,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改进的舰载运输类飞机的四垂尾尾翼结构,以便在海上大侧风着舰起飞、海上低速大迎角降落、单侧发动机失效等非典型情况下避免4垂尾同时失速,防止出现灾难性的后果,保证飞行安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舰载运输类飞机的四垂尾尾翼结构,它由右外垂 尾1,右平尾2,右内垂尾3,左内垂尾4,左平尾5,左外垂尾6构成,右外垂尾1固定在右平尾3的外端面上,左外垂尾6固定在左平尾5的外端面上,右平尾3和左平尾5安装在机身后段7上,右内垂尾3的根部固定在右平尾2的上表面上,左内垂尾4的根部固定在左平尾5的上表面上,右外垂尾1和左外垂尾6的前缘后掠角为α,α=12.5°~30°,右外垂尾1和左外垂尾6的前端点到飞机机翼1/4平均气动弦的纵向距离为L1;其特征在于:右内垂尾3和左内垂尾4的前端点到飞机机翼1/4平均气动弦的纵向距离为L3,纵向搓动量ΔL2=L1-L3,ΔL2的绝对值不小于右内垂尾3或左内垂尾4平均气动弦长的25%,右内垂尾3和左内垂尾4前缘后掠角为γ,γ=27.5°~45°,右内垂尾3和左内垂尾4前缘后掠角γ与右外垂尾1和左外垂尾6的前缘后掠角α的差值δ=γ-α,δ不小于15°,不大于28.5°。
本发明的优点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舰载运输类飞机的四垂尾尾翼结构,能在海上大侧风着舰起飞、海上低速大迎角降落、单侧发动机失效等非典型情况下避免4垂尾同时失速,防止了出现灾难性的后果,保证了飞行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目前的一种舰载运输类飞机的四垂尾尾翼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左右内垂尾向前搓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2,舰载运输类飞机的四垂尾尾翼结构,它由右外垂尾1,右平尾2,右内垂尾3,左内垂尾4,左平尾5,左外垂尾6构成,右外垂尾1固定在右平尾3的外端面上,左外垂尾6固定在左平尾5的外端面上,右平尾3和左平尾5安装在机身后段7上,右内垂尾3的根部固定在右平尾2的上表面上,左内垂尾4的根部固定在左平尾5的上表面上,右外垂尾1和左外垂尾6的前缘后掠角为α,α=12.5°~30°,右外垂尾1和左外垂尾6的前端点到飞机机翼1/4平均气动弦的纵向距离为L1;其特征在于:右内垂尾3和左内垂尾4的前端点到飞机机翼1/4平均气动弦的纵向距离为L3,纵向搓动量ΔL2=L1-L3,ΔL2的绝对值不小于右内垂尾3或左内垂尾4平均气动弦长的25%,右内垂尾3和左内垂尾4前缘后掠角为γ,γ=27.5°~45°,右内垂尾3和左内垂尾4前缘后掠角γ与右外垂尾1和左外垂尾6的前缘后掠角α的差值δ=γ-α,δ不小于15°,不大于2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36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