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DK快速构建移动互联网应用模块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61450.3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9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邹培利;林小淞;林永煌;涂柳招;焦旭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卓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李伊飏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dk 快速 构建 移动 互联网 应用 模块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SDK快速构建移动互联网应用模块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SDK的全称是Software Development Kit,中文的意思就是软件开发包。它提供一套有一定结构和逻辑的对外开发接口,封装对内的业务逻辑。开发者只需要按照说明文档使用相应的对外开发接口就可以实现预期的功能,简化了互联网应用开发流程,提高了互联网应用开发速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互联网应用的开发质量。
然而,由于市场上的手机操作系统种类繁多,标准差异非常大,缺乏开放给上层互联网应用的有效的统一接口,导致针对某一个移动互联网运用,开发者往往需要针对不同的SDK开发不同的版本,然后将针对不同版本的SDK编写的代码复制到不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中实现复用,由于SDK的标准不一,需要更换相同功能的SDK,就需要同时在多个互联网应用开发中进行修改,开发效率大大降低,造成终端适配工作量大,在不同终端平台上的用户体验也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由于现有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平台上,为了保证SDK的准确性与健壮性,在代码编写过程中,往往需要引入较为复杂的逻辑关系,而随之带来的后果就是容易引入逻辑错误,一旦出错,又难以排查,从而使得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门槛高,周期长,直接影响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快速有效部署。
发明内容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DK快速构建移动互联网应用模块的系统,通过构建基于API统一接口的SDK模块,进而将SDK模块封装成可以直接集成至目标的移动互联网运用中的API,保证了SDK的适配性、准确性和健壮性,适用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快速有效部署。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上述系统的基于SDK快速构建移动互联网应用模块的方法,首先将SDK进行接口统一构建成API统一接口的SDK模块,进而将SDK模块的API直接集成至目标的移动互联网运用中,免除了针对多个不同版本SDK编写代码的繁冗,减轻了移动互联网开发的工作量,开发效率大大增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SDK快速构建移动互联网应用模块的系统,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展示内容层、界面框架层、功能模块层和配置管理层,
所述展示内容层用于建立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请求应答逻辑:接收客户端的请求发送至服务端,并获取服务端的展示内容向客户端呈现;
所述界面框架层用于将界面元素划分成大粒度界面单元,并为大粒度界面单元提供内容填充接口;
所述功能模块层分为SDK分类处理模块和SDK封装模块,所述SDK分类处理模块用于将SDK说明文文档进行分类,并对分类后的SDK说明文档添加类别标记符号;所述SDK封装模块用于将同一类别下的所有SDK进行统一封装,并配置统一API接口,生成SDK模块;
所述配置管理层用于调用内容填充接口和API接口,并将功能模块层的SDK模块配置到界面框架层的相应大粒度界面单元中去。
进一步的,还包括运行时间模块,该时间运行模块与配置管理层相连接,为配置管理层提供时间同步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大粒度界面单元主要包括标题栏,广告栏,内容栏和菜单栏。
进一步的,所述SDK分类处理模块获取SDK说明文档中的关键词,该关键词为对SDK功能描述的关键词,并根据关键词判断该SDK的功能类别,进而对该SDK说明文档添加功能类别标记符号,所述功能类别标记符号包括数据类型、函数和类。
进一步的,所述SDK封装模块将同一类别下的所有SDK划分为一类SDK模块集合,并对该类SDK模块集合中的API接口最多的SDK模块,作为基础SDK,所述SDK封装模块还定义一个API接口集合,该API接口集合包括该类SDK模块集合中的所有SDK模块的所有互斥API接口,并建立该所有互斥API接口的API接口指针,使该API接口指针指向SDK模块集合中的SDK的API接口。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运用于上述系统的一种基于SDK快速构建移动互联网应用模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展示内容层建立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请求应答逻辑:接收客户端的请求发送至服务端,并获取服务端的展示内容向客户端呈现;
S2:界面框架层将界面元素划分成大粒度界面单元,并为大粒度界面单元提供内容填充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卓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卓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14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