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解酸化-催化铁/厌氧-好氧生物除磷耦合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59689.7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3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马鲁铭;刘飞萍;刘钰;马捷汀;王浩;梁学颖;宋梦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3/34;C02F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解 酸化 催化 厌氧 生物 耦合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污染控制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与物化方法耦合的除磷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水解酸化-催化铁/厌氧-好氧生物除磷耦合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中总磷指标愈加严格,磷与氮已成为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主要任务和技术难点。
城市污水处理厂除磷,大多采用生物除磷方法,优势是:勿需投加化学药剂,成本低;生物法可降低废水中的多种污染指标,包括总磷指标。因此,生物除磷方法适应于传统城市污水厂的改造。但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除磷能力有限,不能满足目前我国污水处理的排放标准。要达到新的排放标准,必须培养功能细菌――除磷菌,形成生物除磷工艺。生物除磷工艺尽管有上述优势,但该方法局限性也较为突出:(1)除磷工艺必须设置厌氧段和好氧段,以适应聚磷菌生理要求,保持除磷菌优势,聚磷菌在厌氧段需要吸收大量的低分子量有机酸。而具有除磷任务的污水处理厂往往也有脱氮任务,且生物脱氮方法几乎是唯一的选择,生物脱氮在其反硝化段需消耗大量的易生物降解有机物(包括低分子量有机酸),故存在着生物除磷与脱氮竞争碳源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处理南方城市污水时尤为突出。(2)生物除磷与脱氮还存在着另一矛盾:不同的泥龄要求。对于生物除磷来说,泥龄越短,效率越高;与之相反,对于生物脱氮而言,在其硝化段要求污泥有足够长的泥龄,否则没有硝化效果。尽管这一矛盾,可以通过投加生物填料等方法缓和,但由此增加了投资和运行成本。(3)生物除磷稳定性差。生物除磷原理是:聚磷菌在好氧环境中过量吸收废水中的磷酸根形成胞内聚磷,从而从水中去除。在厌氧环境中,聚磷菌还会释放磷酸根,故生物除磷不够稳定,若后继的污泥处理与处置方法不妥,将枉费生物除磷工艺效果。
由于生物除磷的局限性,化学除磷被广泛应用。特别是污水中总磷含量较高,或对出水总磷要求较高的场合。化学除磷方法是向污水中投加无机金属盐类,与污水中溶解性磷酸根发生化学沉淀反应,形成非溶解性的化合物。如:投加氯化铁除磷的过程,Fe3+与PO43-发生反应,最简单的形式是生成FePO4沉淀,由于Fe3+与PO43-之间存在强亲和力,废水中还会形成Fe2.5PO4(OH)4.5及Fe1.6H2PO4(OH)3.8等难溶络合物,这一过程涉及的相转移过程。同时还进行着化学絮凝反应,Fe3+可发生强烈水解,同时发生各种聚合反应,生成具有较长线性结构的多核羟基络合物,如Fe2(OH)24+、Fe3(OH)45+、Fe5(OH)96、Fe5(OH)87+、Fe5(OH)78+、Fe6(OH)126+、Fe7(OH)129+、Fe7(OH)1110+、Fe9(OH)207+和Fe12(OH)342+等,这些含铁羟基络合物能有效降低或消除水体中胶体的ζ电位,通过电中和、吸附架桥,及絮体的卷扫作用使微小的颗粒胶体凝聚,再通过沉淀分离将磷去除,这一过程不涉及物化反应中相转移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96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性荔枝汁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通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