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酰亚胺表面化学镀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59664.7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0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波;毕建聪;马月;国绍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8/40 | 分类号: | C23C18/40;C23C18/30;C23C18/2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酰亚胺 表面 化学 镀铜 方法 | ||
1.一种聚酰亚胺表面化学镀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酰亚胺表面化学镀铜的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完成的:
一、采用丙酮对聚酰亚胺表面进行清洗至无挂液为止,然后采用蒸馏水对聚酰亚胺表面进行水洗至无挂液为止;
二、对步骤一处理后的聚酰亚胺进行粗化处理;
三、对步骤二粗化处理后的聚酰亚胺进行活化处理;
四、对步骤三活化处理后的聚酰亚胺进行还原处理;
五、对步骤四还原处理后的聚酰亚胺在温度为55~65℃,pH为8~10的条件下,进行化学镀铜,即完成聚酰亚胺表面化学镀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表面化学镀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粗化处理操作步骤如下:将步骤一处理后的聚酰亚胺膜放入70℃的浓度为40~60g/L的NaOH溶液中浸渍5~15min,即完成粗化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表面化学镀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aOH溶液浓度为50g/L。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表面化学镀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浸渍时间为1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表面化学镀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活化处理操作步骤如下:将步骤二粗化后的聚酰亚胺膜放入活化液浸渍20min后,然后放入120℃烘箱中加热35min,即完成活化处理;其中所述的活化液是由浓度为20~40g/L的CuSO4和浓度为40~60g/L的NaH2PO2组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表面化学镀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化液是由浓度为30g/L的CuSO4和浓度为50g/L的NaH2PO2组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表面化学镀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还原处理操作步骤如下:将步骤三活化后的聚酰亚胺膜放入质量百分含量为10~30%的甲醛溶液中浸渍5~15min,即完成还原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表面化学镀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还原处理操作步骤如下:将步骤三活化后的聚酰亚胺膜放入质量百分含量为20%的甲醛溶液中浸渍10min,即完成还原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表面化学镀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的化学镀铜采用的镀铜液组分为:浓度为5~15g/LCuSO4溶液、浓度为0.5~1.5ml/L的HCHO溶液和浓度为10~30g/L的C4O6H2KNa溶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表面化学镀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的化学镀铜采用的镀铜液组分为:浓度为10g/LCuSO4溶液、浓度为1ml/L的HCHO溶液和浓度为20g/L的C4O6H2KNa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966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