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动力型安全注射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557151.2 | 申请日: | 2013-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9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亚平 |
| 主分类号: | A61M5/50 | 分类号: | A61M5/50;A61M5/178;A61M5/31;A61B10/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011 上海市黄***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动力 安全 注射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是用于对人体组织的穿刺过程及其在穿刺后向组织内注射给药或抽取组织标本的空气动力型安全注射器。
(二)、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20442311.1公布了气压式回缩自毁注射器,包括注射筒、筒状的空心注射杆、针座、密封垫、活塞和密封接头,针座的中央设置有针头,针座通过套装在其下端的密封垫安装在注射筒的前端,活塞套设在注射杆前端的外侧,密封接头设置在注射杆前端的内测,密封接头和针座上设有互相配合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注射杆推至所述注射筒的前端时,注射筒前端的内壁与针座前端的外壁气密封,注射杆内壁上设置有阻止密封接头和针座从注射杆下端射出的限位装置,注射杆下端设置有沟通注射杆内腔与外界的排气孔。所述的针座的下部向外凸起形成限位座,密封垫套装在限位座上并使针座外壁和注射筒内壁气密封;所述的限位装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注射杆中部和下部,限位装置就是注射杆内壁上的三道凸筋。
该技术方案以及申请号201310057218.6虽较以往的利用机械力(弹簧力或人工拉力)使针座和针管回缩的自毁或安全注射器有较大进步,其原理是在推杆继续前移,挤压密封圈对外套前腔空气压缩;直至推杆将密封圈挤压到针座的中段时,空气压缩到最小体积(压强最大),密封圈对针座的包裹作用失去,释放针座,在压缩空气作用下,针座迅速向推杆内腔弹射;但存在以下不足:①、在该方案中,针座下部凸起形成的是限位座,仅是与密封垫配合,完成针座与注射筒内壁之间的气密封,限位针座,使其不能后移。文中没有说明:限位座要有一定的长度,使密封垫在限位座的表面能够在注射杆的挤压下,滑动密封时,前移一定距离,完成对注射筒前端内腔空气的密封压缩,产生使针座和密封接头向推杆内腔弹射所需要的一定压强(动能)。所以,上述技术方案的描述,仅仅是密封垫从限位座上前移到针座中部,此距离对注射筒前端内腔空气的压缩是难以实现所需要的压强的,尤其是小规格(小于1.0ml)的注射器,其注射筒内腔直径小于4.0mm,一般的密封垫厚度约2—3.0mm;如此的压缩距离,空气压强极其微弱,是不能实现上述方案所述的针座回缩的需要的;②、由于该方案利用了针座下端内孔与密封接头前端插头相互连接的结构,方使二者带动针管一起回缩进入注射杆内腔;由于针座内孔与密封接头之间存在的连接空间,使得药物残留量增加,尤其是贵重药物,会造成药物浪费及疗效降低;此点也是该方案造成触发状态下,药液向锥孔前方喷射的原因;③、由于该方案是利用密封接头的底部边缘与注射杆内中部和下部的三道凸筋的相互作用,实现对针头的限位,使其不能从注射杆下端射出,同时也不能由注射杆上端孔中外露。由于该方案存在上述第②点的不足或缺陷,使其回缩不确定,尤其是小规格注射筒时,就没有回缩;那么针头、针座和密封接头一同回缩(射出)的可能会:不完全进入注射杆内腔,即针头及针座和密封接头未能被足够的压缩空气射出、回缩到两个限位装置之间,那么,针尖就不能完全进入注射杆内腔,而继续外露,存在针刺伤害的风险。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方案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改进后的、结构更加简洁、成本较低、安全可靠、实用性好、可实现自动化大批量生产,且为广大医护人员接受的新型安全注射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空气动力型安全注射器,由推杆、活塞、针座、针管、外筒、护套共同组成;其特征在于:针座安装在外筒前段内腔中,针座前段穿过外筒锥孔,外筒前端的锥孔向内倾斜形成的斜面与针座中段端面形成接触密封;在针座后段的外侧有一圆片,与针座一同安装在外筒的前端内腔中,使针座与外筒之间形成气液密封,也使外筒前段的空间完全封闭;活塞为帽状结构,其上端表面有一锥形体,活塞的上下外缘有两个环形凸起,活塞安装在推杆的前端外侧,推杆及活塞安装在外筒内腔,活塞与外筒各段内壁之间呈滑动紧密配合。
活塞由弹性材料制成,活塞的上端表面有一锥状体其侧面有多个纵向沟槽,其形态可与针座后段内孔匹配形成嵌合;活塞的外表侧面上下各有一个环形突起,其直径略大于外筒各段的内径;活塞的下端有盲孔,内径与拖杆上段外形匹配,可形成嵌合;在活塞内孔的基底部有一悬垂体,其直径略大于推杆前端缩窄孔的直径,但小于推杆内管腔的内径,悬垂体的高度等于推杆上段缩窄内孔的深度;在与悬垂体对应的活塞上端表面,有一环形沟槽,其直径等于针座后段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亚平,未经张亚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71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羊毛织物的后整理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