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塑料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55034.2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7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沈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77/00 | 分类号: | C08L77/00;C08L59/00;C08L69/00;C08L71/12;C08L81/06;C08L21/00;C08L61/06;C08L63/00;C08K13/06;C08K9/12;C08K5/03;C08K5/1515;C08K5/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贾郡 |
地址: | 21413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塑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特别涉及一种阻燃塑料。
背景技术
现在应用于建筑物给排水的塑料管材一般为聚丙烯管材(PP-B,PP-R,PP-H)、高密度聚乙烯管材等普通塑料管材,这些普通塑料管材虽然能够达到卫生和健康和要求,但对水质中存在的细菌既不能抑制其生长,也不能将其杀灭,并且在经过长期使用后,管材内表面会附着、滋生微生物。当管道中水流缓慢或水暂时存留时,细菌会附着在管壁并经过一段时期的繁殖可形成一层菌膜,使水质下降。在热水管道中会滋生一种特殊的细菌,它们很快大量繁殖,严重时容易使管道堵塞。在使用中的塑料给水管内壁,经常可以看到的黄色污垢,即是微生物滋生的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种阻燃性能好、耐高温、热变形尺寸稳定、熔点高的阻燃塑料。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阻燃塑料,其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载银磷酸锆无机抗菌剂15~25份、阻燃剂2~6份、环氧化物2~6份、酚醛树脂4~7份、环氧树脂6~9份、复合抗氧剂0.1~0.8份、分散剂0.3~0.6份、偶联剂0.2~0.5份、热塑性塑料基料100~120份、增韧剂0.5~1.5份、硬脂酸钠稳定剂1~3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1~0.3份、玻璃纤维0.5~1.5份。
进一步地,所述热塑性塑料基料由聚酰胺、聚甲醛、聚碳酸酯、聚苯醚、聚砜、橡胶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阻燃剂为十溴二苯乙烷。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抗氧剂为酚类抗氧剂。
进一步地,所述偶联剂为钛酸酯类偶联剂。
进一步地,所述增韧剂为马来酸酐接枝增容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阻燃塑料,添加多种助剂,提高了产品的强度、韧性及耐热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且阻燃性能好、耐高温、热变形尺寸稳定、熔点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三个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的阐述,但不可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发明内容所作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与调整,也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阻燃塑料,其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载银磷酸锆无机抗菌剂15份、十溴二苯乙烷2份、环氧化物2份、酚醛树脂4份、环氧树脂6份、复合抗氧剂0.1份、分散剂0.3份、钛酸酯类偶联剂0.2份、热塑性塑料基料100份、马来酸酐接枝增容剂0.5份、硬脂酸钠稳定剂1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1份、玻璃纤维0.5份。
所述热塑性塑料基料由聚酰胺、聚甲醛、聚碳酸酯、聚苯醚、聚砜、橡胶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复合抗氧剂为酚类抗氧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阻燃塑料,其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载银磷酸锆无机抗菌剂25份、十溴二苯乙烷6份、环氧化物6份、酚醛树脂7份、环氧树脂9份、复合抗氧剂0.8份、分散剂0.6份、钛酸酯类偶联剂0.5份、热塑性塑料基料120份、马来酸酐接枝增容剂01.5份、硬脂酸钠稳定剂3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3份、玻璃纤维1.5份。
所述热塑性塑料基料由聚酰胺、聚甲醛、聚碳酸酯、聚苯醚、聚砜、橡胶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复合抗氧剂为酚类抗氧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阻燃塑料,其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载银磷酸锆无机抗菌剂22份、十溴二苯乙烷4份、环氧化物5份、酚醛树脂4份、环氧树脂7份、复合抗氧剂0.7份、分散剂0.4份、钛酸酯类偶联剂0.3份、热塑性塑料基料115份、马来酸酐接枝增容剂1份、硬脂酸钠稳定剂2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2份、玻璃纤维1份。
所述热塑性塑料基料由聚酰胺、聚甲醛、聚碳酸酯、聚苯醚、聚砜、橡胶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复合抗氧剂为酚类抗氧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50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食用菌微孔熟料栽培技术
- 下一篇:一种红芪北种南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