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终端设备近场匹配的方法、装置、系统及相关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53540.8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392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大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5/02 | 分类号: | H04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设备 近场 匹配 方法 装置 系统 相关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近场匹配的方法、装置、系统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场社交和现场支付等互联网业务出现,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用户需要在和线下的社交对象或者购买商家之间通过现场的终端连接方式实现一对一的设备匹配,进行信息交互,实现在线的社交化关系匹配,如交换微博互粉、微信与QQ互相添加好友;或者进行现场商品购买,资金转账等。近场通信匹配已经成为很多互联网业务,尤其是线上线下(O2O,Online To Offline)业务的重要基础。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类似摇一摇的体感方式进行匹配,而现场支付较多采用近场通信(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蓝牙、二维码等近场方式进行。
上述提供的方法中,在进行近场支付时,终端设备必须支持NFC才能够实现与销售终端(POS,Point of Sale)之间的通信和刷卡交易,其需要在终端设备上增加额外的硬件芯片和天线等,增加了终端设备的硬件成本和尺寸;采用诸如二维码技术等的交易方式需要后台有较复杂的制码平台;而对于采用摇一摇等基于体感方式的终端设备匹配方法对于服务器在分析摇动的时间戳控制要求非常精准,同时还依赖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准确度,这降低了终端设备匹配的准确率。
发明内容
为了在不增加终端硬件成本的前提下,提高终端设备近场匹配的命中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近场匹配的方法、装置、系统及相关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近场匹配的系统,包括:
匹配服务器,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匹配验证请求时,将自身存储的完整验证图像分割为部分验证图像和补集图像;并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部分验证图像;以及向处于匹配验证状态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完整验证图像;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差集图像,根据所述差集图像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匹配的第一终端设备;
第一终端设备,用于向所述匹配服务器发送匹配验证请求;以及接收所述匹配服务器发送的部分验证图像;
第二终端设备,用于向所述匹配服务器发送处于匹配验证状态的提示信息;接收所述匹配服务器发送的完整验证图像;以及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取部分验证图像,确定接收到的完整验证图像与获取的部分验证图像的差集图像,向所述匹配服务器发送所述差集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近场匹配的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匹配验证请求时,将自身存储的完整验证图像分割为部分验证图像和补集图像;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处于匹配验证状态的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发送部分验证图像和所述完整验证图像;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差集图像,所述差集图像为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完整验证图像与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的部分验证图像确定出的;
根据所述差集图像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匹配的第一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近场匹配的装置,包括:
图像分割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匹配验证请求时,将自身存储的完整验证图像分割为部分验证图像和补集图像;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处于匹配验证状态的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发送部分验证图像和所述完整验证图像;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差集图像,所述差集图像为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完整验证图像与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的部分验证图像确定出的;
匹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差集图像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匹配的第一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上述的终端设备近场匹配的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终端设备近场匹配的方法,包括:
在需要与其它终端设备进行匹配时,向网络侧匹配服务器发送匹配验证请求;
接收所述网络侧匹配服务器发送的部分验证图像,其中,所述部分验证图像为所述网络侧匹配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匹配验证请求之后,将自身存储的完整验证图像分割为部分验证图像和补集图像;
接收所述网络侧匹配服务器下发的匹配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终端设备近场匹配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在需要与其它终端设备进行匹配时,向网络侧匹配服务器发送匹配验证请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35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