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感温变色面料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53452.8 | 申请日: | 2013-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1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顾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友顺制衣厂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2G3/04;A41D3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许希富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料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感温变色面料。
背景技术
俗语有云:一叶而知秋。古人通过观察树叶的凋落而感知秋天的到来,大自然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展现四季之美,而人们根据气候温度的变化来选择相应的衣物。一天之中,早晚的温度也有一定差异,如不能根据气温变化而增减衣物,很容易引发感冒或者中暑等症状。
小孩子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很好奇,但对于气温的变化却没有确切的概念,一般由家长来进行指导或者帮助下进行衣服的增减。如果服装面料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来改变颜色的话,那么就会激发儿童对气温变化的认知,进一步就可以利用颜色的变化来培养他们自己增减衣物的习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感温变色面料,具有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改变颜色的效果,吸湿透气,柔软保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感温变色面料,包括:热敏变色纤维、亚麻纤维、棉纤维,所述的感温变色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的经纱为热敏变色纤维和亚麻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的纬纱由热敏变色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的经纱在感温变色面料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48%~53%,所述的纬纱在感温变色面料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47%~52%。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热敏变色纤维在经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33%~38%。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热敏变色纤维在纬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25%~31%。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亚麻纤维在经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62%~67%。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棉纤维在纬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69%~7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指出的一种感温变色面料,经纱和纬纱中都含有热敏变色纤维,可以随外界温度的变化来改变自身的颜色,手感柔软舒适,吸湿透气性好,抑菌保暖,适合制成儿童衣物或者其他特色服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感温变色面料,包括:热敏变色纤维、亚麻纤维、棉纤维,所述的感温变色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的经纱为热敏变色纤维和亚麻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的纬纱由热敏变色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的经纱在感温变色面料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48%~53%,所述的纬纱在感温变色面料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47%~52%。
本发明一种感温变色面料在经纱和纬纱中都含有热敏变色纤维,其中,所述的热敏变色纤维在经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33%~38%。热敏变色纤维的制造方法除了将热敏变色剂充填到纤维内部外,还可将含热敏变色微胶囊的氯乙烯聚合物溶液涂于纤维表面,并经热处理使溶液成凝胶状来获得可逆的热敏变色功效。
进一步的,所述的热敏变色纤维在纬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25%~31%。
进一步的,所述的亚麻纤维在经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62%~67%。亚麻纤维具有调温、抗过敏、防静电、抗菌的功能,由于亚麻的吸湿性好,一般亚麻织物手感干爽。
进一步的,所述的棉纤维在纬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69%~75%。棉纤维的弹性好,保暖性强,体感舒适,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优质织物纤维。
综上所述,本发明指出的一种感温变色面料,能够随着周围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效果出众,趣味性强,可制成各种童装或者相关领域服装,穿着柔软舒适,透气保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友顺制衣厂,未经苏州工业园区友顺制衣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34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