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触摸屏的电子游戏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50528.1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0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杨顺;何洋;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F13/26 | 分类号: | A63F13/26;A63F13/32;A63F13/84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3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摸屏 电子游戏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游戏机领域中多触摸屏的电子游戏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多块触摸屏的电子游戏机。
背景技术
电子游戏机是一种利用电子仪器进行游戏的电子设备,现有带控制杆或键盘的单人游戏机,无论是台式的还是手持式的,都属于单显示屏类型电子游戏机,不适合多人同台、同时使用;单触摸屏电子游戏机将触摸屏和游戏机结合起来,省去鼠标和键盘等设备,有着超好的游戏体验,但是,由于无法实现显示区域对不同玩家的视觉隔离,并且受到使用空间的限制,这种游戏机同样不适合多人现场游戏;一种单触摸屏游戏桌,可以实现多人游戏,但是屏幕成本高,桌面面积大,无意接触到桌面会造成不必要的操作,桌面有部分区域浪费,不同玩家视域隔离问题没有解决好,多点触控也容易发生错误;在多人制同台类的游戏机中,麻将机是得到大面积推广的一种机械型游戏机,由于其机械式的组成原理,导致该类游戏机只能适用于麻将这一种游戏。
基于上述原因,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多触摸屏的电子游戏机,该游戏机具有多块触摸屏电脑,可以支持多人制同台设备的现场游戏,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类似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多人制的电子游戏机方案,提供一种多人围坐周围的,且分别通过触摸屏操作的,多触摸屏电子游戏机。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触摸屏电子游戏机”,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多触摸屏的电子游戏机由触摸屏电脑、游戏台面、底座、网络设备、公共电源五部分组成,触摸屏电脑部分由四块平板电脑和一个带触摸屏的台式电脑组成;游戏台面为矩形或正方形,台式电脑的触摸屏显示器嵌入台面中间,显示平面向上且其四边分别与台面的四边平行,四块平板电脑围绕台面中央显示器嵌入台面,且其显示平面与台面成一定倾角;游戏台面安装在底座上,台式电脑的硬件、网络设备及公共电源部分安装在底座中;网络设备可以是无线路由器或者是网络交换机,四块平板电脑和台式电脑之间通过网络设备组成局域网;公共电源为所有设备提供电源。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四块平板电脑和中央台式电脑通过网络设备组成的局域网来交换游戏数据,这种多触摸屏游戏机的组成方式为多人围坐的现场类游戏提供了可能,比如四人制麻将、桥牌等等,开始游戏之后,玩家一侧的平板电脑显示自己的牌,公共显示器显示公共可见的牌及剩余的牌,玩家对触摸屏进行操作,实现多人互动娱乐。
有益效果
1、提供了一种多人同台的电子游戏方案,消除了传统单机游戏中游戏者与现实世界过度隔离的缺点。
2、多人同台游戏的种类可以灵活安装和选择,消除了传统机械麻将机单一游戏种类的弊端。
本发明对比已有技术具有以下创新点:
1、四个平板电脑嵌入台面内作为玩家操作终端,一台台式电脑作为中央电脑,其触摸屏显示器嵌在台面中央作为公共显示器。
2、游戏机由四块平板电脑和台式电脑之间组成局域网,完成数据交换。
本发明对比已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支持多人、多类游戏。
2、软件可升级。
3、软件功能强,可设回看、积分、记录等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网络设备为无线路由器时,发明实施例内部设备关系方框图。
图3为网络设备为网络交换机时,发明实施例内部设备关系方框图。
图中:1为游戏台面;2为底座;3为台式触摸屏电脑;4为平板电脑;5为网络设备;6为公共电源;7为外部总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设计思想是实现多触摸屏的电子游戏机,通过网络设备实现通信,平板电脑触摸屏作为玩家出牌桌,台式电脑触摸屏作为公共桌,实现多人娱乐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05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骨科系统
- 下一篇:兰索拉唑肠溶微丸胶囊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