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50331.8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6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周静;崔红标;梁家妮;陶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9C1/10 |
代理公司: | 鹰潭市博惠专利事务所 36112 | 代理人: | 王卿 |
地址: | 3352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金属 污染 土壤 修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领域,具体涉及能显著降低污染土壤重金属活性,大量转移重金属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重金属是土壤的固有组分,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适量的重金属对动植物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当含量超出一定负载容量时,对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重金属很难被微生物降解,且在土壤环境中迁移性较差,土壤一旦被重金属污染,治理相当困难。传统的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如稳定化、固定化、电动修复、改土法、土壤淋洗等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投资大、耗能高、操作困难、易产生二次污染等缺点,并且还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如客土法尽管保证了污染区土壤的清洁,但是却对污染土壤被转移地带来了潜在的污染威胁。固化方法将污染物施用水泥或其它材料固定包裹起来,暂时降低了污染风险,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仍具有暴露污染的威胁。植物修复技术能够通过植物吸收累积、转移土壤重金属,进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但是由于污染地环境恶劣,不利于植物生长,降低了修复效率,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稳定化修复技术通过向土壤中施加化学物质,降低重金属活性,降低了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但是却不能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因此,亟需一种既能降低重金属活性满足植物生长,又能通过植物大量转移重金属,达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提出了一种以熟石灰和木炭为改良剂,巨菌草为吸收植物,治理重金属重度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一方面通过石灰和木炭的稳定化技术降低重金属活性,为修复植物提供生长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巨菌草吸收和转移重金属,从而达到清除土壤中重金属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施用改良剂和复合肥:所述改良剂由熟石灰粉和木炭颗粒配制而成,根据土壤耕作层厚度和土壤容重计算每亩耕层土壤质量,按照土壤质量的0.2—0.6%的比例施加熟石灰粉,按土壤质量的0.25—0.5%的比例施加木炭颗粒,按每亩60千克施加复合肥,用旋耕机将土壤与改良剂和复合肥充分混匀,成一均质体系;
(2)巨菌草移栽:施加改良剂后,清水灌溉平衡2-4周后,使用机械按照行距40cm对土地进行开沟,起垄,然后将提前育好的巨菌草幼苗,按照株距40cm种植;
(3)田间管理:巨菌草移栽3-4周后,每亩追施尿素2千克,之后每隔60天追施尿素3 千克/亩;在巨菌草移栽90天左右使用草甘膦进行田间除草,并在整个生长期内根据干旱程度进行田间灌溉;
(4)巨菌草收割:巨菌草生长180-210天后,收割地上部分,估算每亩产量,并留茬5-10 cm,根部覆土以保护巨菌草过冬;同时,采集土壤和巨菌草样品,分析土壤pH,Cu和Cd有效态含量,以及植株内Cu和Cd含量。
所述熟石灰粉通过将生石灰熟化后,过10目筛去除石块获得。
所述木炭颗粒的粒径为20目。
所述复合肥其有效养分N:P2O5:K2O比例为15:15:15。
所述估算每亩巨菌草产量的方法为:通过收获3块2平方米巨菌草的生物量,求得平均值后,乘以333.33,即得到每亩估算产量。
所述Cu和Cd有效态测定方法为:称取5g 过20目筛土壤于50ml 离心管中,加入0.01 mol/L CaCL2溶液25ml, 震荡提取 2 h,3000r/min离心10分钟,0.45μm滤膜过滤后测定上清液中重金属含量。
本方法与传统修复方法相比,具有修复成本低,环境友好,并具有生态美学价值,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同时,该技术还能提供清洁能源,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实验:
(1)于2012年12月1日购买巨菌草茎秆,剪成小段,进行育苗。
(2)根据土壤耕作层厚度和土壤容重计算每亩耕层土壤质量,将熟石灰粉和木炭颗粒分别按照耕层土壤质量的0.2%+0.5%,0.4%+0.25%,0.6%+0.25%比例组合施加,分别记为处理1,处理2和处理3,每个处理小区面积400平方米;同时按照每亩60千克用量添加复合肥,用旋耕机将土壤与改良剂和肥料充分混匀,成一均质体系;用不加任何改良剂,其它施肥、播种、管理方式与施加改良剂处理一致的处理作为对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未经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03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