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9285.X | 申请日: | 2013-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6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上道和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D04B1/24 | 分类号: | D04B1/2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和歌山***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织物 编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沿筒状针织物的轴向延伸而在该针织物的内外分支的重叠部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横机,编织具有筒状基底部的一部分分支成的重叠部的筒状针织物。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编织方法:通过使用了每隔一针的针的隔针编织来形成内层侧的衣领和外层侧的衣领在领口中央部重叠成2层的V字状的衣领。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028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存在如下制约:在形成V字状的领口时,一边减少编织宽度一边进行返回编织,因此领口的V字状的开口角度受限于一定程度的大小。例如不能编织如短袖半开衿套衫的门襟那样具有沿筒状针织物的轴向延伸而在该针织物的内外重叠的重叠部,上述开口角度实质上成为零度的针织物。
具有门襟的针织物具备通过门襟的前后一方的针织物部(内侧门襟)和另一方的针织物部(外侧门襟)、及后身片(第2身片)而成为三层的部位。若如专利文献1那样利用使用了每隔一针的针的隔针编织来进行该三层结构的部分,则根据钩挂线圈的织针和空针的关系,有时在三层部分不能编织背面线圈。通过设定为使用了每隔两针的针的隔针编织,能够额外地确保空针,从而能够在外侧门襟编织背面线圈。但是,进行每隔两针的隔针的部位与每隔一针的隔针相比线圈较粗,因此基于门襟的重叠部的手感和重叠部以外(筒状针织物部分)的手感可能不同。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创立,其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所述筒状针织物在具有从具有筒状部分的主基底部的一部分向主基底部的内外分支成的重叠部的筒状针织物中,具有与主基底部同样的手感的重叠部。
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至少具备前后一对针床且在前后的针床间能够进行线圈的移圈的横机,编织:具有筒状部分的主基底部;沿其轴向连续而形成且在周向具有开口部的开口基底部;与该开口部相邻并且从主基底部的端部以相互重叠的方式分支的内侧重叠部及外侧重叠部。其特征在于,设形成该筒状针织物的开口部的一侧为中央侧、从开口部向编织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离的方向为外缘侧时,进行以下的工序(α)~(δ)。
挂圈形成工序(α):反复进行以下的工序(α1)和(α2),在第n+1次(其中,n为1以上的整数)的工序(α1)中编织线圈列,并同时在第n次的工序(α1)及工序(α2)中形成的空针上形成内侧用挂圈和外侧用挂圈而作为开口基底部的挂圈连接区域。
往复编织工序(α1):使钩挂有主基底部的线圈的织针中的、要形成一方的针床中的所述各重叠部的区域的织针成为休止状态,在前后的针床的剩余部分的织针编织开口基底部的线圈列。
空针形成工序(α2):使在往复编织工序中在上述一方的针床上形成的开口基底部的线圈列中的中央侧的两端的线圈向外缘侧移动,在要形成上述重叠部的区域的织针的外缘侧形成空针。
重叠部起底工序(β):在要形成上述重叠部的区域的织针上形成内侧重叠部和外侧重叠部的各起底部。
内侧重叠部形成工序(γ):与上述内侧重叠部的起底部接续而对作为内侧重叠部的线圈列进行往复编织,同时使该线圈列的外缘侧的线圈与上述内侧用挂圈连接。
外侧重叠部形成工序(δ):在上述工序(γ)之后,与上述外侧重叠部的起底部接续而对作为外侧重叠部的线圈列进行往复编织,同时使该线圈列的外缘侧的线圈与上述外侧用挂圈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方式,可举出如下方式:在工序(α1)中,朝向主基底部的筒状部分的轴向使与主基底部相连的开口基底部的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的数量保持为一定而形成开口基底部。
作为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方式,可举出如下方式:在工序(α1)中,以与主基底部相连的开口基底部的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的数量越远离主基底部的端部越少的方式,使往复编织的折返位置越远离主基底部的端部越向外缘侧变动,同时形成开口基底部。
作为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方式,可举出如下方式:进而在工序(α2)中,使在上述一方的针床上形成的线圈列中的外缘侧的两端的线圈绕入另一方的针床。
作为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方式,可举出如下方式:在工序(δ)后,具备使在工序(α2)进行的绕入向反方向返回的绕回工序(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92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柜服务器散热用前板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下排气的太阳能热水器塑料内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