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燃油胶管内层胶配方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49166.4 申请日: 2013-11-07
公开(公告)号: CN103804827B 公开(公告)日: 2017-06-16
发明(设计)人: 李义涛;杨策宇;汤诚;郑炳发 申请(专利权)人: 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8L27/16 分类号: C08L27/16;C08L27/18;C08L27/20;C08L27/12;C08K13/02;C08K3/04;C08K3/2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23871 广东省东莞***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汽车 燃油 胶管 内层 配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氟橡胶加工配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燃油胶管内层胶配方。

背景技术

燃油胶管一般由多层结构复合组成,其中内层胶主要防止燃油渗透,中间层增加管子的力学性能和粘结内外层,外层胶主要耐高温、耐臭氧等。目前燃油胶管内层胶普遍采用氟橡胶,氟橡胶是一种主链或侧链的碳原子上连接氟原子的合成高分子弹性体,由于氟原子电负性极高,对聚合物碳碳主链产生很强的屏蔽作用,使其具有耐燃油、耐高温、耐酸、耐碱等诸多优异性能,但对于极性溶剂,氟橡胶的表现并不十分理想。据统计,汽车约60%的废汽来自油箱及燃油胶管,随着当今汽车燃油普遍添加甲醇、乙醇、甲基叔丁基醚等小分子极性溶剂,以及欧V/IV(汽车尾气标准)、LEVII(机动车低排放标准)、PZEV(机动车部分零排放标准)对汽车燃油渗透量的苛刻要求,使得对燃油胶管的耐溶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专利CN102120857A中,只采用单一的三元氟橡胶作内层胶料,以期提高胶管的耐甲醇乙醇汽油性,其所给配方对20%乙醇添加汽油的体积变化率是15%。

中国专利CN101033319A中,使用两种不同氟含量的氟橡胶共混,以期提高胶管的耐甲醇混合油性及加工性,但从实施例结果来看,胶料对甲醇混合油的体积变化率仍超过20%。

中国专利CN201875301A中,将传统的单一内层胶管调整为氟橡胶/氟塑料两层复合挤出,以提高胶管的耐燃油性,但氟橡胶与氟塑料的粘结性能都不好,影响复合内层胶管的整体均一性能;另外这样做也增加了胶管的总层数,从而增加了复合挤出工艺的复杂化。

因此,除了开发新聚合物及挤出工艺外,将氟橡胶与耐溶剂性更好的氟塑料混合而形成共混物,开发新型氟塑共混内层胶配方,是一种研发周期短、费用低、污染小、见效快的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燃油胶管内层胶配方,采用橡塑共混的方法以使燃油胶管的耐溶剂性能更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汽车燃油胶管内层胶配方,其组分按重量份计包含:三元氟橡胶,70-90份;氟塑料EFEP,10-30份;半补强填料,10-30份;氧化镁,2.0份;活性剂,8.0份;脱模剂,1.5份;硫化剂,2.4份;促进剂,0.8份;加工助剂,1.0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三元氟橡胶由偏氟乙烯VDF、四氟乙烯TFE和六氟丙烯HFP共聚组成,门尼粘度ML1+10121℃为40-50,邵尔硬度A为68,相对密度为1.84g/cm3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氟塑料EFEP相对密度为1.77g/cm3,拉伸强度为50MPa,扯断伸长率为400%,熔点为197℃。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半补强填料是半补强炉黑SRF N774,CTBA吸附比表面积为2.5-3.5×104m2/kg,DBP吸收值为6.5-7.5×10-4m3/kg。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活性剂由氢氧化钙与水滑石组成,两者重量比为1:3。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脱模剂是WS280、莱茵散54、模得丽935P、模利洁TM-80或其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硫化剂为双酚AF。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促进剂为苄基三苯基氯化磷(BPP)。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加工助剂是氟硅油、巴西棕榈蜡、脂肪酸酯、低分子聚乙烯蜡或其组合。

共混所采用的氟塑料是EFEP,该材料具有与ETFE(低温状态下不易加工)同等优越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能在低温状态下加工,具有良好的燃料低透过性、热稳定性、电气绝缘性、耐候性等。由于单纯EFEP管体柔韧性不好,与氟橡胶共混可有效改善管体柔韧性和挤出加工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所保护的不限于以下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此发明创造构思的基础上,做出的若干变形和改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对比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91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