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P2铜管上引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49078.4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5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李保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宏泰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7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tp2 铜管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铜管生产工艺,具体涉及一种TP2铜管上引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上引法生产铜材在国内已经很普遍,由于其投资少、投产快、生产工序相对简单,是当今许多中小型企业首选的工艺之一。上引法较多地使用在铜棒、板生产中,在铜管方面使用较少,特别是生产有添加剂的铜管则更为少用。原因在于上引过程是一个连续铸造的过程,原料在不断的加入,整个炉体内的成分难实现稳定。再加上铸坯组织较为疏松导致管坯的密度较低,内在质量难以保证后续大变形拉伸。TP2铜管工艺方法多采用水平连续铸造—挤压—拉伸工艺,这种生产工艺投资费用大,生产成本高,成材率很难稳定在80%以上。整体工艺过程复杂,能耗大,周期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领域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P2铜管上引生产工艺,工序相对简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成品率。
本发明提供的TP2铜管上引生产工艺,工艺流程包括:电解铜→融化→加入P-Cu、B-Ce→保温→上引→轧制→开坯拉制→中间退火→拉拔→检验→定尺、内外表面清理→探伤→盘拉→成品退火→清整→检验包装→入库。其中,铜液溶化后。液面覆盖木炭,木炭厚度20mm;保温温度为1116~1118℃,保温20min;上引时结晶器深入铜液深度为15~20mm,保温炉温度为1130~1150℃,熔化炉温度为1160~1170℃,冷却水温度为35℃,牵引频率为70次/min,牵引电压为65V,出水温度为50℃,冷却水压为0.7MPa,引管速度为150~180mm/min;分步加入P-Cu,采用上插法将P-Cu加入保温炉和上引炉铜液深处,分段加入B-Ce。
本发明提供的TP2铜管上引生产工艺,其有益效果在于,铜液溶化后。液面覆盖木炭,木炭厚度20mm,目的是隔绝氧气防止氧化,并产生还原性气氛,起预脱氧和保温作用;保温便于溶液温度和成分均匀,并有利于熔体排气;分步加入P-Cu可实现P含量均匀。序相对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成品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TP2铜管上引生产工艺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工艺流程包括:电解铜→融化→加入P-Cu、B-Ce→保温→上引→轧制→开坯拉制→中间退火→拉拔→检验→定尺、内外表面清理→探伤→盘拉→成品退火→清整→检验包装→入库。其中,铜液溶化后。液面覆盖木炭,木炭厚度20mm;保温温度为1116~1118℃,保温20min;上引时结晶器深入铜液深度为15~20mm,保温炉温度为1130~1150℃,熔化炉温度为1160~1170℃,冷却水温度为35℃,牵引频率为70次/min,牵引电压为65V,出水温度为50℃,冷却水压为0.7MPa,引管速度为150~180mm/min;分步加入P-Cu,采用上插法将P-Cu加入保温炉和上引炉铜液深处,分段加入B-C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宏泰铜业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宏泰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90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尿素合成塔上封头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管道加工用的定位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