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味辣椒脆片/丝的加工工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48873.1 申请日: 2013-11-08
公开(公告)号: CN103549318A 公开(公告)日: 2014-02-05
发明(设计)人: 张志年;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 徐州绿之野生物食品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23L1/212 分类号: A23L1/21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21300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风味 辣椒 加工 工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蔬果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味辣椒脆片/丝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辣椒又称海椒、番椒、香椒、辣子或胡椒,为茄科、辣椒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以果实供食用。原产南美洲热带,我国普遍栽培,成为我国各民族常用而不可或缺的重要果蔬之一。辣椒品种类型多,基本可分为甜椒型和辣椒型两大类别。甜椒型果实呈灯笼形或扁圆形,果实青绿色,成熟时变为红色;果肉厚、质地较脆,味甜或稍有辣味,如柿子椒、油椒等,适用于盐渍和泡渍。辣椒型又称类椒型,果实青绿色,成熟时变为红色,果实种类很多,形状、大小不一,但多呈圆锥形。大果型品种肉厚,辣味不浓;小果型品种肉质较薄而辛辣味浓烈,如羊角椒、朝天椒等。因其辣味特殊,适用于盐渍,尤其后者是制作辣椒酱、泡渍和调味品的重量原料。

在我国因地域的不同、人们的口味不同,对食用辣椒的方式不同,衍生出品种繁多的辣椒食品和调味品,但就走向市场的制成品大都是盐渍辣椒、酱渍辣椒、辣椒泡酸菜、糖醋渍辣椒、辣椒酱为最多,也有糖渍辣椒、辣椒沙司、辣椒果脯等少量产品供应。辣椒是我国市场消费量颇大的食品之一,从市场供应的品种上可以看出,很少有新的产品上市,大都是沿袭一些常规的老式方法,风味、形态和色泽千篇一律,常规的制作方法制得的辣椒食品或调味品虽能有较好的食用性,但存在风味不佳、色泽不好和形态不理想等缺陷,不能让更多的人们接受或有畏具食用的心理和感觉,因此,对现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以满足更多的消费者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一种辣椒脆片/丝的加工工艺,制得不同于现有产品辣椒脆片或辣椒脆丝风味食品,既能保持新鲜辣椒的营养成分,又添加入不同的特色风味物质,为辣椒食品增添了新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口味的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辣椒脆片/丝的加工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辣椒脆片/丝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一)原料选择

选用八至九成熟,皮薄肉厚,籽粒饱满,辣味正,个大、完好,蒂把具全,无病虫害,无腐烂,颜色鲜亮的新鲜青椒或红辣椒为原料;

步骤(二)原料处理

将辣椒逐个剪去柄,用清水洗净泥沙及杂质,沥净水分,用刀纵切成两半,挖去内部的瓤、籽,再用清水冲洗、沥干水分后,再将去瓤、籽后的辣椒切成长3-4厘米、宽1.5-2厘米的片,备用;

步骤(三)风味浸渍液调配

将酿造红酒的酒糟100-200g加纯净水10倍、调味剂150-300g加纯净水15倍,分别常温浸泡1-2h后,再大火加热至沸后改温火蒸煮2-3h取汁液,用350目工业滤布过滤,将二种汁液混合入锅,温火加热浓缩定容至1kg,制得风味浸渍液,备用;

步骤(四)浸渍

将步骤(二)切分好的辣椒片,放入锅内,按重量比的辣椒片原料:浸渍液=1:0.8-1.0加入步骤(三)浸渍液,加热保温在45-55℃下,浸渍18-24h;

步骤(五)沥干

将步骤(四)浸渍好的辣椒片捞出,用纯净水冲洗去附在辣椒片表面的浸渍液迹,沥干;

步骤(六)油浴脱水

将步骤(五)沥干后的辣椒片转入真空低温油浴脱水机内真空油浴脱水;其中油浴脱水的条件是:真空度为0.079-0.089MPa,油温75-85℃,时间15-25min;

步骤(七)脱油

在步骤(六)脱水完成后,进行内置离心脱油;其中离心脱油的条件是离心转速为600r/min,时间6-8min;

步骤(八)冷却

将脱油后的辣椒片迅速冷却至40-45℃,并尽快送入包装间摊放于不锈钢台面上,用风扇吹凉至25℃以下;

步骤(九)包装

将冷却后的辣椒片按片形大小,饱满程度及色泽分选和修整,经检验合格,在干燥的包装间里按一定质量,采用聚乙烯袋或铝箔复合袋真空充氮密封、包装即得产品;成品含水量小于3%。

上述所述的油浴脱水用油,为符合国家相关食用油标准的所有植物食用油,包括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芥花籽油、棕榈油、米糠油、玉米胚芽油、棉籽油、葵花籽油、山茶油、粟米油、橄榄油、红花籽油、核桃油、菜籽油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以上的任意组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绿之野生物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徐州绿之野生物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88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