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距离扩展目标内禀模态局部奇异值有序融合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548426.6 | 申请日: | 2013-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5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 发明(设计)人: | 简涛;苏峰;何友;平殿发;张韫;周强;李炳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S7/41 | 分类号: | G01S7/4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4001 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距离 扩展 目标 内禀模态 局部 奇异 有序 融合 检测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隶属于雷达信号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距离扩展目标内禀模态局部奇异值有序融合检测方法。
二、背景技术
与常规窄带低分辨率雷达相比,高距离分辨率雷达具有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距离分辨率,在精确探测及成像、高精度跟踪、目标识别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现代军事和民用领域获得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已经成为现代雷达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与常规窄带雷达的“点目标”不同,高距离分辨率雷达目标回波分布在不同的径向距离单元中,呈现为“一维距离像”,形成了“距离扩展目标”。距离扩展目标信号具有很强的非平稳性和非线性特性,大多数现有的距离扩展目标检测方法基于经典统计检验理论,检测方法的背景针对性过强,缺少对实际杂噪干扰环境变化和不同目标信号的自适应能力,另外,目前大多数距离扩展目标检测器在强杂噪背景、强干扰目标和杂噪边缘等复杂环境下检测损失较大,部分检测器甚至无法工作,开展强杂噪背景、强干扰目标和杂噪边缘等复杂环境下的微弱距离扩展目标自适应智能检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基于时频分析的智能信号处理方法在雷达微弱点目标检测中已得到应用,在距离扩展目标检测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且往往忽略了虚警概率的控制问题。事实上,恒虚警率(CFAR)特性是雷达目标自动检测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采用CFAR处理可使计算机不致因干扰太强而过载,从而保证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强干扰目标和杂噪边缘等环境下,微弱距离扩展目标常常被干扰目标或杂噪边缘压制,导致自适应检测所采用的辅助数据被异常值所污染,传统均值类估计方法无法准确获得目标所处杂噪环境的功率水平,进而使检测性能恶化。在强杂噪背景的低信杂噪比条件下,微弱距离扩展目标湮没于强杂噪背景中,传统的检测方法往往无法有效检测。
受距离扩展目标物理特性的影响,目标一维距离像表现出较强的非平稳特性。针对这一问题,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在众多的时频分析方法中,EMD方法基于信号自身包络自适应分解信号,且不受测不准原理的限制,具有良好的时频聚集性;它既避免了小波分析中选择合适基函数的困难,也不会出现Wigner-Ville分布中的交叉项问题,是处理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有力工具,适合解决具有非平稳特性的距离扩展目标非线性检测问题。
EMD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复杂信号分解为若干个内禀模态函数(IMF)之和。IMF反映了信号内部固有的波动性,它是满足单分量信号物理解释的一类信号,在每一时刻只有单一频率成分,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在整个数据段内,零点数与极点数相等或至多相差一个;
(2)在任意时刻,由局部极大值点形成的上包络线和由局部极小值点形成的下包络线的平均值为零,即上、下包络线相对时间轴局部对称。
对于雷达距离扩展目标检测来说,目标能量在回波一维距离像的局部IMF分量中相对集中,为微弱目标检测提供了可能。在强杂噪背景、强干扰目标和杂噪边缘等复杂环境下,通过一维距离像内禀模态局部奇异值的有序统计融合,设计简单有效的距离扩展目标自适应智能融合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强杂噪背景、强干扰目标和杂噪边缘等复杂环境下,为了克服辅助数据异常值导致的杂噪功率估计与实际严重偏差及检测性能退化、小波分析及Wigner-Ville分布等方法检测距离扩展目标时多分辨率不可调、存在交叉项等不足,本发明根据目标能量在回波一维距离像的局部IMF分量中相对集中的特点,提出基于局部内禀模态特征矩阵奇异值有序统计融合的距离扩展目标智能检测方法。
2.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距离扩展目标内禀模态局部奇异值有序融合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技术措施:
步骤1对待检测的雷达回波一维距离像进行EMD分解
对待检测区域的N个距离单元回波幅值(x(t),t=1,...,N)组成的雷达回波一维距离像x=[x(1),x(2),...,x(N)],采用EMD方法将其分解,具体包括如下分解步骤:
(1)确定原始信号x(t)所有的局部极值点,然后用三次样条线将所有的局部极大值点连接起来形成上包络线,再用三次样条线将所有的局部极小值点连接起来形成下包络线,上、下包络线应包络所有的数据点;
(2)上、下包络线的平均值记为m1(t),求出
h1(t)=x(t)-m1(t),t=1,...,N (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84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打印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游戏角色选中效果的处理方法与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