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灌木平茬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8380.8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8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宏平;刘金南;张慧春;何斌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08 | 分类号: | A01G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王清义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木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灌木平茬设备,尤其是以液压马达作为驱动、带有导向收集功能、可自动对地面起到仿形切割灌木的平茬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荒漠化不仅造成了耕地、草地、林地等可利用土地的不断消亡,也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剧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的危害,其中柠条、红柳是一种喜沙旱生灌木,其特点是根系发达,生长旺盛,生长条件要求不高,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很强的抗逆性,适合人工种植,是荒漠、荒漠草原地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优良造林植物。这些灌木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是家畜的优良饲用灌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必将成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灌木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的不断减少,灌木平茬作业将变得越来越严峻,必须要有相应的机械来满足。
灌木平茬作业是整个生产的核心环节,具有季节性强、劳动密集等特点,所用劳动力占整个生产过程所用劳动力的35%~45%。传统人工平茬作业劳动强度大、耗费时间多,而机械化平茬作业效率高、成本低,其生产效率比人工提高了8~10倍。目前国外有较为成熟的相关机械,但只适用于地面平坦,土壤坚实的大规模人工种植灌木林,难以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市这种地面凹凸不平,沙石遍布,土壤沙化严重的地区使用,而在我国还没有理想的平茬机械,尤其平茬后的灌木枝干堆放散乱,基本都是靠人工进行整理收集,其耗费时间长、采收不方便、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这已成为灌木产业发展突破瓶颈的关键问题。因此,急需研制一种高效,灵活,适用的灌木平茬设备。
发明内容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得切割后灌木顺序的倒向机一侧,堆放整齐,便于灌木收集的灌木平茬设备。
本技术的灌木平茬设备,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包括两个在切割动力装置的带动下转动的刀盘,两个刀盘位于机架前部左右两侧,上下错开且叠摞设置,在机架上还设置有聚拢装置、输送装置;聚拢装置包括两个转动方向相反的刮筒,两个刮筒分别位于两个刀盘上方,刮筒上具有刮齿,两个刮筒的之间下部是两个刀盘的叠摞部;在机架上设置有输送通道,输送通道的入口与两个刮筒之间的空间相通,输送通道的出口位于机架的一侧;输送装置包括绕制在转动的链轮上的链条,及间隔设置在链条上的、用于带动切割断的灌木沿着输送通道移动的拨杆;拨杆伸入到输送通道内;两个刮筒转动,刮齿把刀盘切割断的灌木送入输送通道内,输送装置把进入输送通道内的切割断的灌木沿着输送通道送至机架的一侧。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灌木被刀盘切断后,被转动的刮筒上的刮齿带动下进入输送通道的入口,之后在输送装置的作用下,拨杆把灌木输送至机架一侧,灌木在拨杆的驱动和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导向机架的一侧,整齐的堆放好,便于收集。本输送装置、聚拢装置等结构简单,动作可靠,且能够可靠实现把灌木堆放在机架一侧的目的。
上述的灌木平茬设备,所述链条为上下两根相同的链条;所述拨杆包括设置在上链条上的上拨杆和设置在下链条上的下拨杆;上拨杆在链条的移动方向上超出下拨杆,以使得被输送的灌木形成上端比下端更靠近机架一侧的倾斜状态。采用这样的结构,使得输送通道内被输送的灌木呈倾斜状态,灌木上端偏向机架一侧,这样,灌木从输送通道出口处出来时,灌木在拨杆的推动和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更容易向机架外侧倒伏,使得灌木排列的一致性更好。
上述的灌木平茬设备,拨杆穿过输送通道一侧壁伸入到输送通道内,拨杆的头部并靠近输送通道的另一个侧壁。这样,拨杆能够带动进入输送通道的灌木全部沿着输送通道移动,防止漏料。
上述的灌木平茬设备,它还包括在输送通道的另一个侧壁的内侧处的弹压板,弹压板靠近刮筒的一端固定,在弹压板与输送通道的另一个侧壁之间设置弹簧。弹压板在弹簧作用下能够根据进入的灌木量多少实现摆动,并保证了弹压板始终对灌木施加一定的推力,使得灌木能够可靠的进入拨杆之间。
上述的灌木平茬设备,机架前部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仿形轮。在前进过程中仿形轮紧贴地面,使刀盘能随着地面的变化而变化,可确保锯片离地高度,保证平茬高度,该仿形方式能有效解决灌木如柠条割茬紧贴地表的问题。刀盘与切断的灌木表面始终有一定距离,从而避免对灌木切断面造成挤压破坏,损坏灌木的生长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83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仿生地磁远红外加中药纯棉护膝
- 下一篇: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