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动双联计量喷射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47507.4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3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赵中煜;龙顺洪;冀栋;闫国栋;徐帅;刘玉彬;蒲玉来;赵彩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亿利汽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龙顺洪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F01N3/20;F01N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孙春玲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计量 喷射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尾气SCR处理器,尤其是一种SCR气动双联计量喷射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主流SCR喷射系统使用电力作为主要动力源,这种方式消耗车载电瓶的电力,增加运行成本。以专利号为CN201020136109.5的实用新型为代表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动力雾化尿素还原剂喷射控制系统,其尿素还原剂依靠压缩空气的动力驱动,在尿素喷嘴中混合雾化,依靠流量电磁阀的调节和控制,使尿素还原剂在单腔的喷嘴中雾化,达到对汽车尾气中的NOX的净化处理。而使用压缩空气作为主要动力源的系统需要对尿素箱进行改造,增加了生产和制造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气动双联尿素喷射系统,此系统使用压缩空气作为主动力源,但不需要对尿素箱做任何改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动双联计量喷射系统,包括尿素箱、提供喷射压力的气源、气动双联泵、空气电磁阀、气路换向阀、液路换向阀、压力传感器、控制单元,以及起连接作用的气体管路、尿素管路和电控线路。
气源通过气体管路与气动双联泵的气腔连接,气体管路上连接空气电磁阀和气路换向阀;尿素箱和尿素喷射阀分别通过尿素管路与气动双联泵连接,尿素管路上设置液路换向阀。
液路换向阀与尿素喷射阀之间的尿素管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
气动双联泵包括液腔、设置在液腔内的气腔和设置在气腔内的滑动连 杆。液腔由左液腔和右液腔组成,气腔由左气腔和右气腔组成。
左气腔和右气腔各设有一个行程开关。
工作过程:
当空气电磁阀打开时,压缩空气进入气路换向阀,根据气路换向阀位置的不同,压缩空气进入气动双联泵的左气腔或右气腔;
当压缩空气进入左气腔时,左气腔增大,同时会压缩双联泵左液体腔的体积,实现左液腔的建压;同时,在连杆的作用下,右气腔体积减小,右液腔体积增大,压力减小,将液体吸入右液腔;
当左液腔的体积减少到极限后,气路换向阀切换位置,压缩空气进入右气腔,此时右液腔开始建压,左液腔吸液。
相比于现有的SCR计量喷射系统,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系统结构简单,部件数量少,无需对原有尿素箱进行改变,成本低。
2)使用压缩空气作为主要动力源,而且耗气量少,运行成本低,节能环保。
3)在压缩空气的驱动下,左右腔交替运行,双联泵连续工作,可以保证喷射所需要的压力。
4)具有停机排空能力,避免管路结冰,安全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双联泵结构示意图
图3是系统工作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添液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建压、喷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排空流程示意图
图中:
1、气源 2、空气电磁阀 3、气路换向阀
4、气动双联泵 5、行程开关一 6、行程开关二
7、液路换向阀 8、压力传感器 9、尿素喷射阀
10、尿素箱 11、控制单元
4-1、左液腔 4-2、左气腔 4-3右气腔
4-4、右液腔 4-5、滑动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如下图1所示,包括尿素箱10、提供喷射压力的气源1、气动双联泵4、空气电磁阀2、气路换向阀3、液路换向阀7、控制单元11,以及起连接作用的气体管路、尿素管路和电控线路。
气源1通过气体管路与气动双联泵4的气腔连接,气体管路上连接空气电磁阀2和气路换向阀3;尿素箱10和尿素喷射阀9分别通过尿素管路与气动双联泵4连接,尿素管路上设置液路换向阀7。
系统工作的控制部件主要由控制单元11、空气电磁阀2、气路换向阀3、气动双联泵4、液路换向阀7组成。根据2、3和7的开断和换向逻辑,系统实现添液、建压喷射、排空等功能。
阀的状态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亿利汽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龙顺洪,未经天津亿利汽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龙顺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75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