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磨管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547204.2 | 申请日: | 2013-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7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恒久;刘晓天;封泓耒;吴会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会林 | 
| 主分类号: | F16L9/16 | 分类号: | F16L9/16;B29D23/00 | 
| 代理公司: | 衡水市盛博专利事务所 13119 | 代理人: | 孙廷玉 | 
| 地址: | 053000 河北省衡水***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 管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耐磨管道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耐磨管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矿山、煤矿、化工等固体物料的输送场所,为了增加管道的耐磨性能,在管道内部粘贴如陶瓷块等耐磨内衬片,这样,在物料输送过程中,物料只与耐磨内衬片接触,延长了管道的使用寿命。但是,在生产耐磨管道的过程中,采用人工手持陶瓷块,粘上粘接剂,将手臂伸入管道内侧,将陶瓷块粘贴在管道内壁,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其一,受到手臂长短限制,要使管道内全部粘上陶瓷块,管道的长度最长为臂膀长度的两倍,既1米半左右,管道接头多;其二,粘贴陶瓷块时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人力成本大大增加;其三,在粘接陶瓷块的过程中,陶瓷块的位置不能看到,只能靠经验和感觉,造成陶瓷块位置不均和粘接不牢固,造成陶瓷块容易脱落,降低了管道的使用寿命;其四,粘贴后的内壁面平整度差,对物料的传输阻力大,对管道冲击大,管道使用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单根管道长、管道接头少、劳动强度小、劳动效率高、粘接牢固、内壁面光滑平整的耐磨管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管道本体,在所述管道本体内侧设置有粘接层,在所述粘接层内侧设置有耐磨内衬片,在所述耐磨内衬片之间设置有填充剂。
其附加技术特征为:
在所述耐磨内衬片内侧设置有内衬定位层。
本发明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生产上述耐磨管道对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在模芯上包裹内衬定位层
在圆柱状模芯外侧包裹内衬定位层;
第二步,在内衬定位层外侧粘接耐磨内衬片
将耐磨内衬片粘在内衬定位层外侧;
第三步,填充耐磨内衬片之间缝隙
在相邻耐磨内衬片之间的缝隙内涂上填充剂;
第四步,缠绕玻璃钢层
用缠绕成型设备在耐磨内衬片外侧缠绕玻璃钢层。
其附件技术特征为:
所述内衬定位层为圆柱状金属板,该金属板与芯模固定;
所述内衬定位层为纤维层或玻璃钢内层,在所述纤维层或玻璃钢内层与芯模之间涂有脱模剂。
在所述第三步填充耐磨内衬片之间缝隙后,先在所述耐磨内衬片外侧涂有粘接层,然后再缠绕玻璃钢层。
本发明提供的耐磨管道和缠绕方法,同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包括管道本体,在所述管道本体内侧设置有粘接层,在所述粘接层内侧设置有耐磨内衬片,在所述耐磨内衬片之间设置有填充剂,在生产过程中,首先将芯模上缠绕圆柱形金属板、纤维或先缠绕一层玻璃钢,然后在圆柱形金属板、纤维或先缠绕一层玻璃钢的外侧粘贴耐磨内衬片,空间大,操作人员在可视状态下操作,粘接质量好,耐磨内衬片摆放均匀,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单根管道的长度,且耐磨内衬片内侧平整度好,受物料冲击力小、对物料阻力小,延长了管道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能源浪费;其二,由于在所述耐磨内衬片内侧设置有内衬定位层,使得耐磨内衬片内表面更加平整,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内衬定位层很容易被磨损掉,不会对管道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耐磨管道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带有内衬定位层的耐磨管道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提出的耐磨管道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耐磨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包括管道本体1,在管道本体1内侧设置有粘接层2,在粘接层2的内侧设置有耐磨内衬片3,在相邻耐磨内衬片3之间设置有填充剂4,填充剂4最好为树脂,当然,也可以为其它填充剂。
如图2所示,在耐磨内衬片3的内侧设置有内衬定位层5,使得耐磨内衬片3内表面更加平整,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内衬定位层5很容易被磨损掉,不会对管道造成影响。
生产上述耐磨管道对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在模芯上包裹内衬定位层
在圆柱状模芯外侧包裹内衬定位层;
第二步,在内衬定位层外侧粘接耐磨内衬片
将耐磨内衬片粘在内衬定位层外侧;
第三步,填充耐磨内衬片之间缝隙
在相邻耐磨内衬片之间的缝隙内涂上填充剂;
第四步,缠绕玻璃钢层
用缠绕成型设备在耐磨内衬片外侧缠绕玻璃钢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内衬定位层为圆柱状金属板,该金属板与芯模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会林,未经吴会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72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