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墩防撞结构体及其设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547188.7 | 申请日: | 2013-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6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何思明;李新坡;祝其丽;罗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E01F15/14 | 分类号: | E01F15/14;E01D19/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2 | 代理人: | 张帆 |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墩 结构 及其 设计 方法 | ||
1.一种桥墩防撞结构体,是包裹在桥墩外的筒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外套接的内层管件(1)与外层管件(2),所述内层管件(1)与外层管件(2)是偏心套接,内层管件(1)轴向与外层管件(2)轴向平行;内层管件(1)与外层管件(2)之间填充减震材料层(3),减震材料层(3)的厚度在车辆多发性撞击方向上有最大值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管件(1)和/或外层管件(2)分别由二筒瓦(4)合并组合构成,二筒瓦(4)间是静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材料层(3)是泡沫金属铝层和/或可发性聚苯乙烯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管件(1)与外层管件(2)采用材料是钢和/或铝合金和/或聚氨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管件(1)与所述桥墩间利用混凝土层(5)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5)厚度6mm~1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管件(1)与外层管件(2)均为圆管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管件(1)是圆管件,所述外层管件(2)是椭圆管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桥墩防撞结构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材料层(3)最大厚度δ的最小设计值及外层管件半径值R联立下式1、式2计算确定:
式中,x——减震材料层沿最大厚度方向的冲击压缩自变量,m
m——失控冲击车辆的质量,kg,根据调查数据统计确定,
v——车辆冲击速度,m/s,根据调查数据统计确定,
σy——金属泡沫铝塑性强度,Pa,室内试验获取,
R——外层管件半径值,m,
r——桥墩半径,m,根据现场测量数据或设计数据确定;
所述外层管件(2)相对于桥墩的偏心距e依式3计算确定:
e=R-r-0.006 式3
式中,e——外层管件(2)相对于桥墩的偏心距,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桥墩防撞结构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材料层(3)最大厚度δ的最小设计值、沿冲击方向上椭圆形防治结构的长轴a及垂直冲击方向上椭圆形防治结构的短轴b设计值依如下步骤计算确定:
步骤S1、依据式4与工程实际确定a、b关系:
式中,a——沿冲击方向上椭圆形防治结构的长轴,m,
b——垂直冲击方向上椭圆形防治结构的短轴,m,
r——桥墩半径,m,根据现场测量数据或设计数据确定,
步骤S2、联立式5、式6计算确定δ、a、b值::
式中,x——减震材料层沿最大厚度方向的冲击压缩自变量,m,
m——失控冲击车辆的质量,kg,根据调查数据统计确定,
v——车辆冲击速度,m/s,根据调查数据统计确定,
σy——金属泡沫铝塑性强度,Pa,室内试验获取;
所述外层管件(2)相对于桥墩的偏心距e’依式7计算确定:
e'=a-r-0.006 式7
式中,e’——外层管件(2)相对于桥墩的偏心距,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718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壳聚糖复合敷料
- 下一篇:一种提高镁合金成形性能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