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织物粘接胶及其制备、使用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47144.4 申请日: 2013-11-06
公开(公告)号: CN103555244A 公开(公告)日: 2014-02-05
发明(设计)人: 戴李宗;毛杰;曾凡沛;陈凌南;陈志雄;曾碧榕;何两加;许一婷;罗伟昂;许厦生;王兆昌 申请(专利权)人: 厦门大学;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9J163/00 分类号: C09J163/00;C09J4/02;C09J4/06;C09J11/04;C09J11/06;C09J5/02
代理公司: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代理人: 张松亭
地址: 361000 ***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金属 织物 粘接胶 及其 制备 使用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粘剂,尤其是一种用于织物与金属粘接的胶粘剂。

技术背景

金属粘接是新兴的金属与金属和金属与非金属的固体界面相连接的技术,其根本是通过借助胶粘剂在固体表面上所产生的粘合力,将两种材料牢固地连接在一起。粘接的主要形式有两种:非结构型和结构型。非结构粘接主要是指表面粘涂、密封和功能性粘接,典型的非结构胶包括表面粘接用胶粘剂、密封和导电胶粘剂等;而结构型粘接是将结构单元用胶粘剂牢固地固定在一起的粘接现象,结构胶粘剂及其粘接点必须能传递结构应力,在设计范围内不影响其结构的完整性及对环境的适用性。

近年来,由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复合而成的功能材料逐渐在航天、军工等领域得到越来越重要的应用。但是,由于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自身的性质和胶粘剂难以反应形成稳定的粘接层,进而影响复合材料的粘接强度。长久以来,剥离强度低、耐冲击强度弱、抗疲劳寿命短等因素限制金属粘接的应用,因而寻找一种简单易行的粘接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的方法成为焦点。

在金属与非金属材料胶粘领域,李子东等(901快速强力胶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74469A)公开了一种增强剂改性丁苯胶的胶粘剂,用来粘合天然橡胶/铝的剥离强度可达2.98kN/m,高于一般酚醛树脂改性氯丁橡胶胶粘剂,但该工艺较为麻烦。吕广镛(金属与非金属间粘合的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公开号CN1273261A)以丁苯胶为主要聚合物,通过加入极性聚合物氯磺化聚乙烯制备了一种金属/非金属胶粘剂。这种胶粘剂虽然制备成本较低,但是工艺较为复杂且耐热性及耐老化性较差。冯吉才等(有机活性胶状物及胶焊非金属与金属材料的方法,中国专利,CN101402836A)以有机胶状物为过渡层,再通过钎料焊接金属/非金属界面。这种方法虽然能克服非金属材料难焊性的限制,但是使用时需在真空炉中高温进行焊接,能耗高,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疲劳强度高、承受应力均匀的环氧型金属/织物胶粘剂,解决了传统纤维织物与金属基体难粘接的问题,同时克服了普通环氧树脂质地硬脆、耐开裂性能低、抗冲击强度差等缺点。在粘接金属/非金属界面,尤其是自润滑关节轴承中金属基体与衬垫织物界面极具推广与应用价值。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织物粘接胶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所述金属主要包括钢材、铝材及其合金。

所述织物主要包括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氯乙烯纤维织物等及其混合织物。

所述金属/织物粘接胶的配方如下:

环氧树脂80~120份,活性稀释剂10~30份,硅烷偶联剂0.5~5份,金属氧化物纳米粉0.5~5份,固化剂35~60份。

所述环氧树脂即商品环氧树脂,即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环氧基团的化合物,如环氧E-44、E-51、E-55、E4-2、E3-1、E4-6、E-20等。

所述活性稀释剂为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甲苯缩水甘油醚、蓖麻油多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等。

所述硅烷偶联剂采用通式为Y(CH2)nSiX3的硅烷偶联剂,其中,n=0~3;X为氯基、甲氧基、乙氧基、甲氧基乙氧基、乙酰氧基等,Y为氨基或环氧基。

所述固化剂为与环氧树脂配合使用的胺类或酸酐类化合物等,胺类如乙二胺、二乙烯三胺、间苯二胺等;酸酐类如邻苯二甲酸酐、均苯四甲酸酐、甲基环己烯四羧酸酐等。

所述金属氧化物纳米粉为20~200nm的ZnO、Al2O3、BaO、Fe3O4等。

所述金属/织物粘接胶的制备方法为:首先,金属氧化物纳米粉、硅烷偶联剂、固化剂、先后依次溶于活性稀释剂中,搅拌0.5~1小时得到均匀乳液;其次,超声振荡下往乳液中分批逐量加入环氧树脂,搅拌0.5~2小时至均匀。

所述金属/织物粘接胶的使用方法为:首先,金属基板表面用丙酮清洗冲刷干净、去离子水洗涤、烘箱干燥后,涂覆所述硅烷偶联剂静置0.5~1小时;其次,将织物置于体积比为1:9~4:6的磷酸/硝酸混合溶液中40~60℃下浸泡0.5~2小时。所述磷酸浓度为1~3mol/L;所述硝酸浓度为1~3mol/L。

本发明所述金属/织物粘接胶具有如下特点:

(1)对金属和织物表面进行了预处理使其带上官能基团参与胶粘剂的固化反应,从而使粘接强度大幅提高,剥离强度显著增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大学;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71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