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组分缓蚀阻垢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5813.4 | 申请日: | 2013-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9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袁新兵;施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欧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5/14 | 分类号: | C02F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分 缓蚀阻垢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组分浓缩型缓蚀阻垢剂。
背景技术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自然资源,地球上水的总量约有1.4×109Km3,我们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都被水覆盖着。虽然储水量很丰富,但海水就占了整个储水量的95%以上,淡水量的总和也就只有在3%左右。在困扰全球的三大环境问题中,淡水资源的短缺被放在第二位,可见水的重要性。水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经济资源,更是战略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命脉。我国政府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将水资源的保护放在非常突出的战略高度上,正在积极地建设节水型社会,把节水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而工业企业又正是城市用水的大户,工业用水量约占我国总用水量的65%以上,工业用水大部分是循环冷却水,冷却水用量可占总用水量的85%以上,故节约循环冷却水用量对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而提高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又是节约循环冷却水系统用水量的有效途径。解决循环冷却水的用水量问题,就必然要控制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腐蚀和结垢问题。而添加缓蚀阻垢剂是控制循环水系统提高浓缩倍数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现有的循环冷却水药剂大部分都是液态的水溶液,基本也都是“有机膦酸类+多元共聚物+锌盐+聚磷酸盐等”,由于循环冷却水系统现场存在水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造成其补水与系统水质不是很稳定,经常需根据现场水质适时调整药剂的种类和用量,而传统的单一性液态水溶液产品由于出厂时组分已经恒定,在客户现场无法根据水质进行适当调整。其次由于循环水系统药剂的用量远远超过膜系统,药剂用量偏多,就必然需要较多的包装以及增加其运输费用。此外由于循环水药剂是复方制品,对存储的温度也有一定的规定范围,同时也需要较大面积的通风场所作为存储地。为了克服现有药剂的使用、存储、运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亟需提供新的药剂配方,特别是新的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组分高效浓缩型缓蚀阻垢剂,优先用于中高硬度循环冷却水的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高效浓缩型缓蚀阻垢剂包括如下组分:
A组分:包含有机膦类化合物和多元共聚物分散剂,其具体含量为:有机膦酸类化合物75~85%,多元共聚物分散剂15~25%;
B组分:包括无机锌盐、钨酸盐、葡萄糖酸钠、木质素磺酸钠,其具体含量为:无机锌盐55~70%、钨酸盐15~20%、葡萄糖酸钠10~15%、木质素磺酸钠5~10%。
上述A组分中的有机膦类化合物选自2-磷酸丙烷1,2,3羧酸(PBTCB)、2-羟基膦酰基乙酸(HPAA)和它们的盐,以及膦酰基羧酸共聚物(POCA)和多元醇磷酸酯(PAPE)。
上述A组分中的多元共聚物可以选自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AA/AMPS)、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T-225)和丙烯酸-丙烯酸酯-磺酸盐三元共聚物等。
B组分为固体粉末。其中,无机锌盐主要选自硫酸锌和氯化锌。钨酸盐主要有钨酸钠和钨酸钾等。
中高硬度水质中,钙、镁离子浓度一般较高,为防止磷酸钙、碳酸钙的沉淀,除了在A组分中加入磺酸盐分散剂外,在B组分中更进一步加入具有很强分散性能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木质素磺酸钠,一方面有益于其具有很强的分散性,另一方面与钨酸盐、锌盐及膦酸盐等复合对缓蚀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同时降低了药剂的用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一般在2:1~1:2,具体比例可以根据水质的不同进行调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缓蚀阻垢剂在处理循环冷却水中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按照上述组分和比例分别配置A组分和B组分,将A组分和B组分进行复配,上述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比为2:1~1:2,将复配制得的溶液稀释4~5倍得到缓蚀阻垢剂溶液,然后应用于循环冷却水中。其中,上述缓释阻垢剂溶液在循环水的浓度为30ppm~100pp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上述浓缩型缓蚀阻垢剂还进一步包括C组分,C组分包括唑类化合物、去离子水、氢氧化物和有机助溶剂,其具体含量为:唑类化合物28~45%、氢氧化物8~15%、有机溶剂5~10%和去离子水30~59%。
C组分中,唑类化合物选自苯并三氮唑(BTA)、甲基苯并三氮唑(TTA)和巯基苯并噻唑(MBT)。氢氧化物选自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有机助溶剂选自乙醇、二甲基甲酰胺、苯、甲苯、氯仿和丙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欧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州欧美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58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