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构网络融合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45043.3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0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徐云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W28/16 | 分类号: | H04W28/16;H04W36/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徐秋平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融合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异构网络的通信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异构网络融合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各种应用需求的的无线网络技术不断涌现,如主要针对移动通信应用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针对短距离无线通信的WiFi(Wireless Fidelity,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这些无线网络技术,由于各自不同的技术特点决定不可能由一种无线网络技术取代另外一种无线网络技术。例如LTE技术无法取代针对解决热点地区宽带数据应用的WiFi技术,同样,WiFi技术也无法取代LTE技术。如何将这些采用不同技术的无线网络融合构成一个新型宽带无线网络结构,是当前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
相关的标准化组织如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和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分别提出了ANDSF(Access Network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Function,接入网发现和选择功能)和Hot Spot 2.0(热点2.0)等异构网络融合的互操作方案。这些方案,都以解决异构网络之间互操作的无缝体验为目标,尽可能的降低异构无线网络之间切换延迟。但是,这些方案,都存在如下的问题:
1)异构网络之间都是分别进行无线网络规划的,仅在网络内部考虑区域容量、用户需求、无线环境和业务质量需求等条件,缺少异构网络间的联合规划,也不太可能进行联合规划。
2)对多层次异构网络间缺少一种能充分的综合考虑不同网络的状态信息,对异构网络间的负荷分布和接入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及高效的利用网络资源的控制机制。
3)由于异构网络间缺少联合规划,导致终端从一个网络向另外一个网络的切换过程中的注册、登记和鉴权无法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需要一种异构网络间的融合方法,能综合考虑网络的传输带宽、负荷、用户的签约属性和业务的质量需求等情况,对终端在异构网络间的互操作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达到能给用户提供一种无缝的互操作体验和提高网络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构网络融合的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异构网络之间互操作技术不能充分的综合考虑不同网络的状态信息,无法对异构网络间的负荷分布和接入、切换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无法高效利用网络资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异构网络融合的方法及系统。
一种异构网络融合的方法,包括:设置用于异构网络间互联以及与外部网络通信的网络锚点;所述网络锚点负责接收、转发用户数据;设置与所述网络锚点和用户终端分别通信相连的网络控制器;所述网络控制器通过网络锚点和用户终端搜集不同网络的信息,集中控制异构网络之间的互操作以及控制多层次异构网络的融合;所述用户终端通过至少1条数据传递隧道与所述网络锚点通信相连。
优选地,所述网络控制器控制多层次异构网络融合的过程包括:网络控制器根据网络负荷状况、用户的签约属性和业务的质量需求,建立并激活所述用户终端与网络锚点之间的至少1条数据传递隧道;网络控制器控制下发数据分发策略给用户终端和网络锚点,使所述用户终端和网络锚点根据所述数据分发策略将应用数据以及从外部网络接收到的数据放在不同的激活的数据传递隧道上传输,以及将从激活的数据传递隧道上接收到的数据聚合后向用户终端的应用层或外部网络转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未经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50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