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办公楼专用智慧能源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43218.7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7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巢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巢民强 |
主分类号: | F25B29/00 | 分类号: | F25B29/00;F25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办公楼 专用 智慧 能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办公楼专用智慧能源系统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以冷热量平衡为核心,整合地热能、太阳能、空气能、水能、天然气、风能等多种能源,运用热平衡、能量转换、能量循环、冷热回收、蓄能、智能控制等新技术、新设备对其进行智能平衡控制,达到能源的循环往复利用,一体化满足办公楼制冷采暖、蒸汽发电等多种功能需求的系统。
背景技术
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型的办公楼不断增多,其共同的特点是办公楼的电器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耗电量越来越大。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全球能源危机的前提下,能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被全球重视,我国更相继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保证能源的合理高效利用。节约资源作为我过的基本国策,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CO2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据统计,到2015年,我国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节能服务业总产值可突破3亿元。
传统制冷或制热系统都只对冷量或热量进行了单向的利用,在制冷时,热源侧的热量通过空气散热器或水路循环排放到空气、水体或土壤,此部分热量不仅未得到有效利用还消耗能源排放;在制热时,冷源侧的冷量通过空气散冷器或水路循环排放到空气、水体或土壤中,此部分冷量不仅未得到有效利用也消耗能源排放。往往在热量有多或冷量有多的地方,却在继续投资开发利用热量或冷量。如能有效平衡利用流失的能量,同时将冷热量应用于办公楼日常所需,可成倍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极大地降低办公楼的能源使用量和排放量,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办公楼专用智慧能源系统,以实现冷热平衡循环及其调节,用热的同时生成冷,用冷的同时生成热,不断循环利用,当冷热用量不平衡时,通过其他能量调节转换,以满足办公楼系统冷热量的一体化需求。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办公楼专用智慧能源系统,其能源平衡装置1输入侧分别与调节能量输入的冷量转换调节装置2、热量转换调节装置3、电能输入装置4连接;输出侧分别连接制冷蓄冷转换装置5和供暖蓄热转换装置6,制冷蓄冷转换装置5连接办公室制冷末端19末端装置,然后串联连接热回收循环装置7,再串联连接余热转换装置9,最后连接能源平衡装置1,形成往复循环的回路;供暖蓄热转换装置6分别连接并联的办公室采暖末端20、蒸汽发电末端21各末端装置,然后串联连接冷回收循环装置8,再串联连接余冷转换装置10,最后连接能源平衡装置1形成往复循环的回路,对能量进行回收循环利用。
上述能源平衡装置1采用热平衡机组和吸收式制冷/制热机组。
上述能源平衡装置1与制冷蓄冷转换装置5和供暖蓄热转换装置6;各末端装置;热回收循环装置7和冷回收循环装置8;余热转换装置9和余冷转换装置10依次循环连接。
上述冷量转换调节装置2分别与地热能采集系统、水能采集系统、空气能采集系统串联连接。
上述热量转换调节装置3分别与燃气能采集系统、风能采集系统、太阳能采集系统串联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将冷量和热量应用及其相应的冷热回收应用在同一个系统中实现,能源平衡装置通过冷量转换调节输入、热量转换调节输入及电能输入后,可在冷源侧和热源侧产生所需冷量和热量,通过制冷蓄冷转换装置及相应办公室制冷末端后,冷量可用于降低办公室的温度。通过供暖蓄热转换装置及相应办公室采暖末端、蒸汽发电末端后,热量可用于办公室的供暖、蒸汽发电等,冷量或热量在通过末端使用后,其废冷和废热可通过冷热回收循环装置进行回收,运用余热余冷转换装置,通过能源平衡装置后再次循环利用,上述系统充分利用了冷量和热量,并且冷热平衡无浪费,能源的循环利用,让系统运行更高效更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照图1,其能源平衡装置1冷源侧用管道依次与制冷蓄冷转换装置5、第三电磁阀14、办公室制冷末端19、第六电磁阀17、热回收循环装置7、余热转换装置9串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巢民强,未经巢民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32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电池
- 下一篇:一种层叠式快速充电锂单体电池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