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形桩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1732.7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6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朱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长青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5/62;E02D5/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形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桩的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异形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桩竖向承载力一般包括桩端承载力和桩侧摩阻力,如果能在同样混凝土浇筑量取得较高的承载力显然会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了充分利用地基土的空间承载作用,节约地基处理投资,可以从改善桩端承载力和桩侧力两方面入手对工艺进行改进,改进思路主要是扩大桩端承载面积和改良桩侧摩擦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异形桩的施工方法,解决传统桩承载力不高问题。
本发明施工步骤包括:
(1)在地表桩位处放置干硬混凝土,干硬混凝土高为10cm,坍落度1~3cm,干硬混凝土主要是起止淤作用,防止地下水浸入管内,起到混凝土塞头的效果;
(2)将平底的内管放入外管内并对准桩位;
(3)锤击内管和外管至设计深度;
(4)拔出内管;
(5)在外管内灌入高度为80~100cm的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5~6cm;
(6)将外管上拔一定高度60~70cm;
(7)用平底内管锤击外管内混凝土,在这个阶段在桩端形成扩大头,桩端扩大头明显提高了桩端的承载力;
(8)继续锤击,将双管同步打下50~60cm深度;
(9)拔出内管;
(10)在外管内放入钢筋笼;
(11)在外管内灌注桩身所需的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为7~9cm;
(12)将柴油锤与内管压在外管内的混凝土面上,边压边拔外管,这个措施有效地保证桩身混凝土密实性,避免了桩身缩颈、断桩、夹泥等弊病。拔管速度根据软土情况进行确定,对于砂土,拔管速度为大于或等于1m/min且小于1.2m/min,对于粉土,拔管速度为大于或等于1.2m/min且小于1.4m/min,对于粉土,拔管速度为大于或等于1.4m/min且小于1.6m/min,对于粉质粘土,拔管速度为大于或等于1.6m/min且小于1.8m/min,对于粘土,拔管速度为大于或等于1.8m/min且小于2m/min,对于淤泥质土,拔管速度为大于或等于2m/min且小于2.2m/min;拔外管时同步将砂灌入注砂管;
(13)内管和外管拔出地面;
(14)在填砂部位插入注浆管进行注浆,注浆管采用一寸镀锌管,注浆端开4排孔眼,孔眼直径为6mm,注浆压力为0.8~1MPa,注浆时间为5min。
桩施工机具采用专用机具,外管直径比内管直径大25~35mm,外管焊接桩翼,桩翼设置位置在外管底部以上30cm位置,桩翼长度为15~20cm,桩翼包括翼身和翼头,翼身厚度为80mm,翼头呈三角形,翼头斜边和水平线的角度为45°~55°,桩翼中心位置焊接注砂管,注砂管直径为80~90mm,随着外管上拔,桩翼下面会出现孔隙,砂沿着注砂管同步灌入填满孔隙。由于填砂部位相对松软,灌砂完毕后在填砂部位插入注浆管进行注水泥浆,注浆压力为0.8~1MPa,注浆时间为5min。注浆完毕后在混凝土桩体外围形成硬砂浆层,而传统桩体周围是软土,而混凝土桩体和硬砂浆层之间的摩阻力显然远远大于混凝土桩体和软土层之间的摩阻力,从而显著提高了混凝土桩体的承载力。
本发明一方面通过内管锤击使桩端形成扩大头,提高了桩端承载力,另一方面通过桩侧形成硬砂浆层来提高桩摩阻力,不但提高了竖向抗压承载力,而且还提高了抗拔承载力,同时增强了桩的抗震性能以及桩身稳定性,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带三个桩翼的桩施工机具平面图,图2为带四个桩翼的桩施工机具平面图,图3为桩翼立面图。
附图标志:1、内管,2、外管,3、桩翼,4、注砂管,5、翼头5,6、翼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施工步骤包括:
(1)在地表桩位处放置干硬混凝土,干硬混凝土高为10cm,坍落度1~3cm;
(2)将平底的内管1放入外管2内并对准桩位;
(3)锤击内管1和外管2至设计深度;
(4)拔出内管1;
(5)在外管2内灌入高度为80~100cm的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5~6cm;
(6)将外管2上拔一定高度60~70cm;
(7)用平底内管1锤击外管2内混凝土;
(8)继续锤击,将双管同步打下50~60cm深度;
(9)拔出内管1;
(10)在外管2内放入钢筋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长青,未经叶长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17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挖掘机档位自动标定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益智补脑的中药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