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锆基合金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541532.1 | 申请日: | 2013-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2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湘义;郭得峰;李明;石银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C1/02 | 分类号: | C22C1/02;C22C14/00;C22C16/00;C22C30/00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16 | 代理人: | 崔凤英 |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钛锆基 合金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钛锆合金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钛合金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腐蚀性好等优良特性,是航空航天飞行器的重要结构材料。目前广泛使用的Ti6Al4V钛合金,其抗拉强度为900~1100MPa,失效延伸率为8~12%。TiZrAlV合金是在Ti6Al4V合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合金材料,锆元素的引入有效的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使TiZrAlV合金成为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候选材料。但是,目前报道的TiZrAlV的抗拉强度仅为1100~1292MPa,失效延伸率为6.3~10%。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未来航空航天领域中使用的钛合金材料的强度应该>1500MPa。众所周知,强度越高,塑性越差。如何能够获得具有更高强度和塑性的TiZrAlV,对航空航天领域飞行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保持合金塑性,同时能有效地提高合金的强度的钛锆基合金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主要是通过对钛锆基合金进行固溶水淬、室温轧制变形和热处理,获得了一种高强度、高塑性的钛锆基合金。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用钛锆基合金成分的质量百分比wt%为:Ti41~62、Zr30~51、Al5、V3。
上述钛锆基合金的制备方法:
1、将钛、锆、铝、钒等各种原料放入非自耗电弧炉,熔炼温度>2000℃,熔炼三次,每次的时间为10~50分钟,得到成分均匀的TixZr92-xAl5V3合金铸锭。
2、将上述步骤1得到的合金铸锭表面涂覆高温抗氧化剂(钛合金高温锻造抗氧化剂保护涂料,上海润尔金属表面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然后在箱式加热炉中加热至1025~1105℃,保温1~3小时后进行开坯锻造,经过2次镦拔后,使用大功率轧机对其进行轧制,变形量达到80%以上,最后获得板状合金。待板状合金冷却,再进行合金表面修整,去除表面的抗氧化剂。
3、将步骤2所得去除表面的抗氧化剂的板状合金置于电阻箱式热处理炉加热至850~870℃,保温1小时,然后水淬冷却。该步工艺的目的是通过固溶水淬,获得较多的高温β相,提高合金的室温变形能力。
4、将步骤3所得合金板利用线切割成厚度为3~4mm的薄板,然后进行室温轧制变形。轧制应变速率为2.2~3.1s-1,单道次下压量为1~2%,总变形量为80%以上,总应变量为1.85以上。
5、将步骤4所得室温轧制变形的合金板置于高真空热退火炉中进行退火处理,真空度为10-4~10-5Pa,温度为740~760℃,保温1小时,然后空冷至室温。
采用S-4800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本发明获得的钛锆合金的微结构进行观察,其结构特征是:微结构为α相等轴晶和β相板条组成的双态组织;α相等轴晶分别分布在原始β相晶粒的边界处和β相晶粒内部;原始β晶粒的平均晶粒尺寸<10μm。本发明获得的钛锆合金的室温拉伸测试在Instron5948力学性能测试系统上进行,将该钛锆合金板材做成拉伸试样,其标具尺寸为:长×宽×厚=5×2×0.3mm3,过渡圆半径为5mm,全长为22mm,拉伸应变速率为:1×10-3s-1,测试过程中利用视频引伸计测试样品标具的长度变化。本发明获得的钛锆合金的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1500MPa,屈服强度≥1350MPa,失效延伸率≥7.6%。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利用室温变形结合热退火来调控合金的性能与微结构,而非通常采用的热变形技术,与传统热变形技术所得到的TiZrAlV合金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为1100~1292MPa,失效延伸率在6.3~10%)相比,本发明所获得的钛锆合金的强度提高了17~18%,同时保持了相当大小的失效延伸率。
2、与传统热变形技术所得到的钛合金微结构(双态组织)相比,本发明由于采用室温变形,原始β相晶粒的晶粒尺寸降到了10μm以下,而一般的热变形得到的钛合金的β相晶粒在20μm以上;本发明获得的钛锆合金所具有的双态组织中,α相等轴晶不仅分布在原始β晶粒的边界处,而且还存在于β相晶粒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15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