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支气管淋巴结活检术的培训模型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40132.9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8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聂小蒙;张伟;白冲;姚小鹏;赵立军;韩一平;黄怡;李强;王琴;陆月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30 | 分类号: | G09B23/3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气管 淋巴结 活检 培训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教学培训仪器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经支气管淋巴结活检术的培训模型。
背景技术
气管支气管树模型是练习支气管镜的常用模型,中国专利200920278655.x公开了一种支气管树模型,由底板、支杆和支气管树模型构成,支杆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上,另一端镶嵌于支气管树模型内部,支气管树模型上可观察到的结构包括气管、气管杈、左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左肺上叶支气管、左肺下叶支气管、右肺上叶支气管、右肺中叶支气管、右肺下叶支气管。但此模型无法满足很多初学者的练习要求,比如经支气管淋巴结活检术(TBNA),就需要初学者在患者身上进行练习,给患者造成痛苦,也常造成确诊时间延长。由于对TBNA术是否能取到淋巴结组织信心不足,很多医院不愿意开展此类技术,导致许多患者误诊、漏诊,浪费了医疗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经支气管淋巴结活检术的培训模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经支气管淋巴结活检术的培训模型,包括支气管树模型,其特征在于,在支气管树模型的淋巴结区设置硅胶球,所述硅胶求内设置有颜色的液体。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在下述8处淋巴结区中的一处或几处设置所述硅胶球:
右气管旁淋巴结4R区,左气管旁淋巴结4L区,右肺门淋巴结10R区,左肺门淋巴结10L区,右叶间淋巴结11R区,左叶间淋巴结11L区,隆突下淋巴结7区,食管周围淋巴结8区。
作为又一个优选方案,在下述8处淋巴结区设置所述硅胶球:
右气管旁淋巴结4R区,左气管旁淋巴结4L区,右肺门淋巴结10R区,左肺门淋巴结10L区,右叶间淋巴结11R区,左叶间淋巴结11L区,隆突下淋巴结7区,食管周围淋巴结8区。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硅胶球直径为1cm—3cm。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在支气管树模型上气管下段内壁设置4个塑料环代表软骨环,在左右主支气管内自隆突起各设置2个塑料环代表软骨环。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4个软骨环间的间隔为0.4—0.6cm,所述2个软骨环间的间隔为0.4—0.6cm。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支气管树模型上进行改造,用硅胶球模拟常进行淋巴结穿刺的淋巴结,按解剖位置连接于模型之外,内部注以有颜色的液体,整个模型置于箱内。初学者可以根据TBNA操作指南进行练习,在特定部位进行“淋巴结”穿刺,如果穿出有颜色的液体说明穿到淋巴结组织,如果穿不到,可以打开箱子观察穿刺位置是否有错误。硅胶球里的液体可以定期加满,也可以调节硅胶球大小以达到增加难度的目的,直径可在1—3cm范围内调节,此为临床上常见的可进行穿刺的淋巴结大小。通过使用此模型,会使初学者对TBNA术更加有信心,在患者身上进行操作时,成功率会大大提高,出血等并发症也会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又一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示中的标号为:
1——支气管树模型;11——右气管旁淋巴结4R区硅胶球;12——左气管旁淋巴结4L区硅胶球;13——右肺门淋巴结10R区硅胶球;14——左肺门淋巴结10L区硅胶球;15——右叶间淋巴结11R区硅胶球;16——左叶间淋巴结11L区硅胶球;17——隆突下淋巴结7区硅胶球;18——食管周围淋巴结8区硅胶球;19——软骨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实施例的用途仅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限定技术方案。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经支气管淋巴结活检术的培训模型,包括支气管树模型1,在支气管树模型1的常进行淋巴结穿刺的淋巴结区设置硅胶球,硅胶求内设置有颜色的液体。
硅胶球设置在图1所示的8处淋巴结区,分别为:
右气管旁淋巴结4R区硅胶球11,左气管旁淋巴结4L区硅胶球12,右肺门淋巴结10R区硅胶球13,左肺门淋巴结10L区硅胶球14,右叶间淋巴结11R区硅胶球15,左叶间淋巴结11L区硅胶球16,隆突下淋巴结7区硅胶球17,食管周围淋巴结8区硅胶球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01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操作速度可调的柜式计算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滤波检测散热笔记本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