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39759.2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4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周淮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淮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4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峥 |
地址: | 236300 安徽省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有机肥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有机肥料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农业种植量大,长期使用化肥,化肥作为农作增产的决定因子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与消费国,但长期使用会使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易造成土壤板结、土质变硬,采用土壤改良剂可以使防止土壤受侵蚀、降低土壤水分蒸发或过度蒸腾、节约灌溉水和促进植物健康生长等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生物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园林植物废弃物60-100、豆粕30-40、米糠35-40、麦麸20-30、鱼粉10-15、硫酸胺5-10、过磷酸钙6-8、硅酸钠6-10、珍珠岩10-15、蛭石8-12、EM菌剂1-2、土壤改良剂10-13、水适量;
土壤改良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风化煤120-130、醇酯十二2-3、纳米玉石粉3-4、硼砂1-2、水杨酸1-2、纳米碳酸钙2-3、新戊二醇2-3、甘油三酸酯1-2、亚硒酸钠2-3、桉树油3-4、白背叶根4-5、巴蕉根3-4、水适量;制备方法是将白背叶根、巴蕉根粉碎成粉末,与风化煤、硼砂、水杨酸一并加适量水研磨成浆料,加热至80-90℃,加入纳米玉石粉、纳米碳酸钙粉、新戊二醇,继续研磨30-40分钟,然后加入其它剩余成分搅拌均匀,浓缩,造粒,烘干即得。
生物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为:
(1)将园林废弃物、豆粕、米糠、麦麸、鱼粉、EM菌剂混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后发酵15-18天;
(2)将其他剩余成分加入适量水后搅拌均匀,送入发酵物料中,进行二次发酵5-10天;
(3)将发酵完成的肥料进行烘干造粒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生物有机肥料,为微生物提供了能量与养料,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使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制得的生物有机肥料功能多、功效高,另外本发明所添加的土壤改良剂可有效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养分状况促进植物对于养分与水分的吸收并对土壤微生物产生积极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生物有机肥料是由以下重量份(kg)的原料制成:园林植物废弃物60-100、豆粕30-40、米糠35-40、麦麸20-30、鱼粉10-15、硫酸胺5-10、过磷酸钙6-8、硅酸钠6-10、珍珠岩10-15、蛭石8-12、EM菌剂1-2、土壤改良剂10-13、水适量;
土壤改良剂由以下重量份(kg)的原料制成:风化煤125、醇酯十二3、纳米玉石粉4、硼砂2、水杨酸2、纳米碳酸钙3、新戊二醇2、甘油三酸酯2、亚硒酸钠2、桉树油4、白背叶根5、巴蕉根3、水适量;制备方法是将白背叶根、巴蕉根粉碎成粉末,与风化煤、硼砂、水杨酸一并加适量水研磨成浆料,加热至85℃,加入纳米玉石粉、纳米碳酸钙粉、新戊二醇,继续研磨35分钟,然后加入其它剩余成分搅拌均匀,浓缩,造粒,烘干即得。
生物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为:
(1)将园林废弃物、豆粕、米糠、麦麸、鱼粉、EM菌剂混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后发酵18天;
(2)将其他剩余成分加入适量水后搅拌均匀,送入发酵物料中,进行二次发酵6天;
(3)将发酵完成的肥料进行烘干造粒即可。
将本发明制得的生物有机肥料在田中实验,经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可知:施用了本发明的肥料其农作物比同期农作物增产12%-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淮,未经周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97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真空袋外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 下一篇:一种3D打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