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显色节能灯用稀土硅酸盐蓝、黄光荧光材料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39737.6 | 申请日: | 2013-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1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英;周建明;张建明;姜发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奥仕特照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59 | 分类号: | C09K11/59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洪新 |
地址: | 324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色 节能灯 稀土 硅酸盐 荧光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硅酸盐发光材料,其在250-410nm范围可以有效地被激发出蓝-黄光;将其与三基色节能灯用稀土发光材料混合,可得到高显色性节能灯用稀土荧光材料。
背景技术
常规的照明灯具中,稀土三基色节能灯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显色指数是衡量节能灯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稀土三基色荧光材料(红粉(Y2O3:Eu3+)、绿粉(CeTbMgAl11O19)、蓝粉(BaMgAl10O17:Eu2+)的窄带光谱,这种节能灯的发射光谱的不连续性决定了用其制成的色温在2300-8000K节能灯的显色指数一般在80左右;因此,只有弥补三基色线光谱波段的不足,才能提高成灯后的显色指数。
研究表明:增加发射光谱在430~490nm,520~565nm的发射光谱可以提高节能灯的显色指数。因此,寻求合适的荧光材料来弥补节能灯在430~490nm,520~565nm的发射光谱成为一直以来的研究热点。
硅酸盐荧光材料的研究比较早,是最早获得应用的一类荧光体,如Mn2+激活的硅酸锌和硅酸锌铍是最早用做荧光灯和CRT显示器的绿色荧光体。碱土硅酸盐是支持稀土离子发光的高效的基质材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并且发射光谱覆盖范围广等特点,一直也是各种应用范围的荧光材料研究的热点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硅酸盐荧光材料以及相应的制备方法,所获得荧光材料应可在250-410nm的入射光线下被有效激发发射出蓝、绿光,将其与稀土三基色荧光材料红粉(Y2O3:Eu3+)、绿粉(CeTbMgAl11O19)、蓝粉(BaMgAl10O17:Eu2+)荧光材料混合后,可以得到显色指数高的节能灯用稀土荧光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高显色节能灯用稀土硅酸盐蓝、黄光荧光材料,其特征在于该荧光材料的通式为M2x-aMgySi2O7:aRe;其中:M为Ca、Sr、Ba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Re为Ce、Eu、Dy、Ho、Er、Tm或Yb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x=0.8-1;y=0.8-1;a=0-0.3。
该荧光材料中还配有千分之一到千分之十质量比的硼酸。
高显色节能灯用稀土硅酸盐蓝、黄光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是:将原料中的所有成分按照通式M2xMgySi2O7:aRe的计量比称好,研磨混匀后放入坩埚中,在高温炉800-1400℃温度范围中、还原气氛下经过一次或多次灼烧得到。
所述灼烧时间为1-6小时。
所述还原气氛为氢氮混合气体,氢气浓度为1-12%。
所述荧光材料的颗粒度为5-10um。
所述的稀土硅酸盐蓝、黄光荧光材料,其前躯体原料也可通过溶胶-凝胶法或沉淀法制备,也可以是氧化物或盐类,再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得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硅酸盐荧光材料,可通过调整M离子以及Eu2+的比例,得到在约440nm至550nm处具有峰值的多种荧光材料,并且在紫外光区250-410nm的激发效率也比较高,可以有效吸收节能灯中的254、365、403nm的汞线,进而可以提高节能灯的显色指数。将其与稀土三基色荧光材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就可得到高显色性的节能灯用稀土荧光材料(显色指数从原先的80提高至90以上)。并且这类荧光材料都是以硅酸盐基质为主晶格,材料具有一致的稳定性,从而得到的节能灯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中发黄光的荧光材料Ca1.97MgSi2O7:aEu2+(a=0.03)室温下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图2为本发明中发蓝光的荧光材料Sr1.97MgSi2O7:aEu2+(a=0.03)室温下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奥仕特照明有限公司,未经衢州奥仕特照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97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