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水分干燥加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539691.8 | 申请日: | 2013-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5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懿养;邹杰;陈刚;钟标全;杨小杰;戴光明;董建民;徐新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6B9/00 | 分类号: | F26B9/00;F26B23/06;F26B25/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 地址: | 51145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管 之间 水分 干燥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分干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水分干燥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核岛主设备蒸汽发生器进行水压试验后,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对换热管和管板间隙中的水分进行干燥,由于换热管已进行了管板厚度范围全长的液压胀,与管板的管孔内壁紧密结合,因此要干燥换热管与管孔间隙水分必须通过加热烘干的方法,目前主要的加热办法主要有火炬加热或者电加热片加热,这两种办法均存在以下缺点:设备和工位布置困难;加热范围大,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小范围加热;温度控制难度大;容易局部超温,存在质量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适应性强、加热灵活且安全可靠的用于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水分干燥加热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水分干燥加热装置,包括一电控柜、一固定工装、及与电控柜相电连接的电加热棒和热电偶,所述电加热棒和热电偶插入换热管内并通过所述固定工装固定。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电加热棒包括电加热棒体和设于电加热棒体内的电热阻丝,在所述电加热棒体两端分别套有支撑圈。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圈的外径小于换热管的内径。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工装包括设有斜面的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与第二楔形块通过斜面配合形成一圆柱体,所述第一楔形块与第二楔形块通过斜面摩擦自锁原理卡紧固定在换热管内,所述第一楔形块下端向外连接有一把手。
有益效果:此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水分干燥加热装置通过将电加热棒插入换热管中,电加热棒工作发热,实现对蒸汽发生器中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间隙水分进行干燥,其中电控柜与电加热棒、热电偶相电连接,形成完整的加热和温控系统,热电偶置于换热管内以监控加热过程的温度,保证加热干燥的效果,当蒸汽发生器处于竖直立起时,即换热管呈竖直状态,电加热棒和热电偶还可通过固定工装固定于换热管内,避免其脱落,整个加热干燥过程中实现了有效的温度控制,同时适应蒸汽发生器处于水平或立起等不同的工位状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加热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工装的第一楔形块与第二楔形块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向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工装的把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本发明一种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水分干燥加热装置,包括一电控柜50、一固定工装、及与电控柜50相电连接的电加热棒10和热电偶20,电加热棒10和热电偶20插入换热管40内并通过所述固定工装固定。
此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水分干燥加热装置通过将电加热棒10插入换热管40中,电加热棒40工作发热,实现对蒸汽发生器中换热管40与管板60之间的间隙水分进行干燥,其中电控柜50与电加热棒10、热电偶20相电连接,形成完整的加热和温控系统,热电偶20置于换热管40内以监控加热过程的温度,保证加热干燥的效果,当蒸汽发生器处于竖直立起时,即换热管40呈竖直状态,电加热棒10和热电偶20还可通过固定工装固定于换热管40内,避免其脱落,整个加热干燥过程中实现了有效的温度控制,同时适应蒸汽发生器处于水平或立起等不同的工位状况。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电加热棒10包括电加热棒体11和设于电加热棒体11内的电热阻丝12,在电加热棒体10两端分别套有支撑圈13,支撑圈13的外径小于换热管40的内径。
电加热棒10根据蒸汽发生器的换热管结构尺寸进行设计,考虑到加热过程中不能损坏换热管40,因此在电加热棒10两端分别设有支撑圈13,以确保电加热棒10不与换热管40直接接触,同时在设有支撑圈13处的电加热棒10区域为不发热区域,确保支撑圈13本身不过热,从而保证加热过程中换热管40的温度可控不超温。支撑圈13的外径应小于换热管40的内径,即支撑圈13的外径尺寸预留了受热膨胀的余量,避免加热过程由于电加热棒10的热胀导致对换热管40本身造成挤压而损坏换热管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96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道式蒸箱及其蒸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醇脱氢酶氧化二元伯醇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