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压配电柜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39625.0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5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杨仲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仲英 |
主分类号: | H02B1/56 | 分类号: | H02B1/56;H02B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254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配电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压配电柜。
背景技术
配电柜是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所以配电柜内部装置有较多的电器元件,由于电器元件较多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如果配电柜散热性能不好,容易造成热能堆积,影响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且一般的配电柜柜门为铁皮制成,在抄表和监控时不方便,由于配电柜自身重量较大,在搬运过程中,没有辅助工具,较难搬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低压配电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轮子,及设置在轮子上部的柜体,及设置在柜体顶部的斜面板,及设置在斜面板上的换气孔,所述斜面板上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架设有防尘挡雨板,所述柜体上通过活页设置有透明玻璃门,所述柜体侧面设置有气窗,所述柜体内部设置有透气栅格。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轮子为万向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均匀设置有四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透气栅格设置有四块以上,且为可拆卸式。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透明玻璃门为双开门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换气孔、气窗、透气栅格的设置,使得配电柜内部的空气得到流通,内部的热气与外部的冷气实时交换,避免了配电柜内部温度过高,造成电器元件的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柜体底部的轮子设计,可以在搬运过程中,轻松的移放到合适的位置,避免震动造成元件损坏,且透明玻璃门的设置可以用于实时监控电器元件的使用情况,方便抄表和数据统计,适合大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低压配电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轮子;2、柜体;3、气窗;4、斜面板;5、支撑杆;6、防尘挡雨板;7、换气孔;8、活页;9、透明玻璃门;10、透气栅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所示的一种低压配电柜, 包括轮子1,及设置在轮子1上部的柜体2,及设置在柜体2顶部的斜面板4,及设置在斜面板4上的换气孔7,所述斜面板4上设置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上架设有防尘挡雨板6,所述柜体2上通过活页8设置有透明玻璃门9,所述柜体2侧面设置有气窗3,所述柜体2内部设置有透气栅格10。
其中,所述轮子1为万向轮,可以任意改变运输角度,方便搬运过程中改变方向。
所述支撑杆5均匀设置有四根,起到了支撑牢靠稳定的作用。
所述透气栅格10设置有四块以上,且为可拆卸式,用于柜体2能热量的交换,防止温度聚集,造成电器元件损坏。
所述透明玻璃门9为双开门式,方便观察电器元件的实时数据,且双开门节省了使用空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换气孔、气窗、透气栅格的设置,使得配电柜内部的空气得到流通,内部的热气与外部的冷气实时交换,避免了配电柜内部温度过高,造成电器元件的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柜体底部的轮子设计,可以在搬运过程中,轻松的移放到合适的位置,避免震动造成元件损坏,且透明玻璃门的设置可以用于实时监控电器元件的使用情况,方便抄表和数据统计,适合大力推广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仲英,未经杨仲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96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