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双组电瓶充、放电自动切换控制器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39574.1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8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王襄;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襄;张斌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36;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高良军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瓶 放电 自动 切换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双组电瓶充电、放电控制,尤其是汽车双组电瓶充、放电自动切换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汽车发动机马力的不断增大,启动机所消耗的启动电流也不断增大,一些特种车辆由于其他部位还需要提供额外供电,致使目前的单组电瓶不能正常为车辆提供足够的电源供给,尤其是在冬季低温下最为明显,现在的部分车辆采用双组电源为发动机启动及负载提供电能。但是两组电瓶并联使用会对电路不利,同时充电时易使发电机负载过重,导致充电电路系统故障甚至损坏充电电路部件,为解这一问题,目前此类车辆都采用人工手动切换两组电瓶之间的连接,这样不但操作麻烦,且会造成部分电瓶充电不足现象,长此以往会影响电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汽车双组电瓶充、放电自动切换控制器,能够根据电瓶电量情况自动切换给双组电瓶分别充电及控制放电,使发电机及充电电路工作在最佳状态,也能够长期保持两组电瓶的电量充足,克服现有手动切换、影响电瓶的使用寿命的弊端。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汽车双组电瓶充、放电自动切换控制器,包括微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汽车电瓶分为主电瓶及副电瓶)主电瓶通过控制器外部插接口及稳压模块后给微处理器及内部电路提供电源;副电瓶通过控制器外部插接口及分压电路后引到微处理器的相关检测端口;控制器外部插接口上有点火锁信号端口、主电瓶电压信号端口、副电瓶电压信号端口、发电机电压信号端口;微处理器的输出控制端口分别通过两只三极管组成的开关电路,控制内部继电器,通过控制器外部插接口分别控制主电瓶回路的电磁开关及副电瓶回路的电磁开关自动切换两组电瓶的充、放电状态;
检测信号状态包括点火锁、主电瓶、副电瓶及发电机,点火锁输入信号端口、主电瓶电压信号端口、副电瓶电压信号端口及发电机信号端口分别通过分压电路后输入到微处理器的相关检测端口。
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根据电瓶电量情况自动切换给双组电瓶分别充电,使发电机及充电电路工作在最佳状态,也能够长期保持两组电瓶的电量充足,克服现有手动切换、影响电瓶的使用寿命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方框图。
图2是汽车双组电瓶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汽车双组电瓶充、放电自动切换控制器,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点火锁、主电瓶、副电瓶及发电机为微处理器提供输入信号,微处理器输出的一个控制端口控制主电瓶的电磁开关K1,微处理器的另一个控制端口控制副电瓶的电磁开关K2,实现电瓶的充、放电自动转换;
如图2所示,是汽车双组电瓶的电路原理,主电瓶1、副电瓶2、发电机F1、点火锁开关S1、主电瓶的电磁开关K1、副电瓶的电磁开关K2构成电源电路,并引出插接口JP2。
如图3所示,U1为微处理器,通过控制器外部插接口JP1与点火锁开关、主电瓶、副电瓶及发电机相接,正常情况下设定主电瓶1为优先接通状态;
主电瓶1通过控制器外部插接口JP1及稳压模块后给微处理器U1及内部电路提供电源;副电瓶2通过控制器外部插接口JP1及分压电路后引到微处理器的相关检测端口;控制器外部插接口上有点火锁信号端口、主电瓶电压信号端口、副电瓶电压信号端口、发电机电压信号端口;微处理器U1的输出控制端口分别通过两只三极管组成的开关电路,控制内部继电器,通过控制器外部插接口分别控制主电瓶的电磁开关K1及副电瓶的电磁开关K2自动切换两组电瓶的充、放电状态;
检测信号状态包括点火锁、主电瓶、副电瓶及发电机,点火锁输入信号端口、主电瓶电压信号端口、副电瓶电压信号端口及发电机信号端口分别通过分压电路后输入到微处理器的相关检测端口。
发动机启动控制:
若要启动发动机,点火锁开关通过接口JP1-2为控制器提供一个电压信号,通过电阻R11及R12分压到微处理器接口U1-6,微处理器U1检测到要启动发动机的信号时,使微处理器输出控制端口U1-9、U1-10输出驱动三极管Q1、Q2使主电瓶的电磁开关K1及副电瓶的电磁开关K2同时接通使两电瓶成并联状态,为发动机启动提供充足的电源。
完成启动进入充电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襄;张斌,未经王襄;张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95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桩叠片式高应变检测重锤
- 下一篇:一种组合喷嘴的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