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去污液体洗涤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39568.6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5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运玲;智丽飞;李秋小;宋永波;侯素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1D1/831 | 分类号: | C11D1/831;C11D3/48;C11D3/32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刘宝贤 |
地址: | 030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去污 液体 洗涤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洗涤用品,具体涉及一种可同时杀菌去污的抗菌液体洗涤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有关部门对合成洗衣粉的限制使用,含磷洗衣粉、洗涤剂将会退出市场。而发展无磷衣用液体洗涤剂这类换代产品正是洗涤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国际发展潮流,更是大势所趋。液体洗涤剂具有节约能源、使用方便、溶解迅速、低温洗涤性能好等优点。同时,还具有配方灵活、制造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加工成本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液体洗涤剂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求好的去污力之外,还要求其他功能,比如持久留香、柔顺、温和不伤手、易漂洗、护色和杀菌等。特别是具有抗菌功能的洗涤用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使得洗涤剂在去除污渍的同时还能杀灭细菌,保护织物,抑制细菌对皮肤造成伤害。
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具有消毒杀菌功能的洗涤剂。主要是添加了一些消毒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使洗涤剂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这些消毒剂,有些对人体不安全,如果漂洗不干净,对人的皮肤有一定的刺激。常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杀菌剂有C8-16的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而传统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由于使用时间较长,普遍存在耐药性的问题,另外还存在刺激性较强以及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性差等缺点,致使产品刺激性强,对衣物和人体不安全,使用效率降低等,很难充分发挥抗菌去污液体洗涤剂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安全,可同时杀菌去污的抗菌液体洗涤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新型的糖基酰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作为杀菌剂,此类表面活性剂将糖基表面活性剂的温和性与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高效性结合在一起,对皮肤无刺激、杀菌性强、生物降解性好且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性强。同时本发明将烷基葡萄糖酰胺应用于洗涤剂配方中,它不仅是一种理想的增稠剂(增稠效果优于6501),而且烷基葡萄糖酰胺也具有泡沫性能好,去污能力强,配伍性能良好的特点,并具有爽快舒适的使用感。
本发明的抗菌去污液体洗涤剂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烷基苯磺酸钠 5-10 wt%
十二烷基硫酸钠 2-5 wt%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5-10 wt%
烷基葡萄糖酰胺 0.5-1 wt%
糖基酰胺季铵盐 1-2 wt%
香精 0.05-0.2 wt%
去离子水 余量
如上所述的烷基苯磺酸钠为C12-14的直链烷基苯磺酸钠。
如上所述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碳链长度为C12-14,EO数为5-15。
如上所述的烷基葡萄糖酰胺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n为10-18。
如上所述的糖基酰胺季铵盐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R为C10-C18的长链烃基,糖基为葡萄糖基或乳糖基。
本发明通过下列制备技术实现:
(1)A液配制:按去离子水总量的30-40 wt%加入配料釜加热到80-90 ℃,然后依次加入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葡萄糖酰胺 ,持续搅拌至溶液均匀透明;
(2)B液配制:按去离子水总量的30-40 wt%加入配料釜加热到60-70 ℃,然后依次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糖基酰胺季铵盐,持续搅拌至溶液均匀透明;
(3)将A与B混合,加入香精,补足剩余的去离子水,加入酸或碱调节pH值至6.0-8.0,搅拌0.5-2小时,至均匀透明液体,出料,即得到抗菌去污液体洗涤剂。
如上所述的的酸如柠檬酸或盐酸。
如上所述的碱为NaOH或KOH。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 本发明采用新型的糖基酰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作为杀菌剂,使得洗涤剂对皮肤刺激性小、抗菌性强,特别是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有很好的抗菌能力。
2. 本发明采用烷基葡萄糖酰胺作为洗涤组分,它不仅是一种理想的增稠剂,而且自身也具有泡沫性能好,去污能力强,配伍性能良好的特点,并具有爽快舒适的使用感。
3. 洗涤液中不含磷,不会给水中生物环境造成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未经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95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