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处理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38203.1 申请日: 2013-11-01
公开(公告)号: CN103787489A 公开(公告)日: 2014-05-14
发明(设计)人: 耿旭;吴华南;任天志 申请(专利权)人: 耿旭
主分类号: C02F3/00 分类号: C02F3/00;C02F3/34
代理公司: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代理人: 郭燕;彭愿洁
地址: 美国加利福尼亚*** 国省代码: 美国;US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水处理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处理方法中,生物调控与生物修复的技术措施是指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生物或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生物调控通过重建生物群落(包括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减少藻类生物量,保持水质清澈并提高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以水生植物为主体的和鱼类、浮游动物为主体的生物调控。水生植物目前的问题是在水华水体上种植水生植物比较困难,另外新引进的植物要慎重评价其生态效应。浮游动物和一些以藻类为食的鱼类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蓝藻水华的发生,但种群难于形成和稳定,食物链的作用难以全面发挥和控制。因此,生物调控技术存在明显不足。生物修复利用天然存在的或经特别筛选培养的微生物(或某些基质),通过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将环境中的特定污染物降解,近几年成为水污染治理的研究热点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利用藻菌关系控制有害藻类,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对藻类的抑制;(2)微生物对水体营养物质的分解,譬如有效微生物群可显著降低富营养化湖水中叶绿素、总氮、总磷。

海藻是生长在海中的藻类,是植物界的隐花植物,主要特征为:无维管束组织,没有真正根、茎、叶的分化现象;不开花,无果实和种子;生殖器官无特化的保护组织,常直接由单一细胞产生孢子或配子;以及无胚胎的形成。目前,有关大型海藻的养殖水处理已被作为一个工程问题而广泛研究。名称为“一种利用大型海藻进行水处理的方法”,公开号为CN102161530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大型海藻进行水处理的方法,利用大型海藻无性系细胞在水体中繁殖,吸收水体的氮磷,从而处理富营养化水体。但是,海藻的大量繁殖容易堵塞管孔等部件;当海藻过度繁殖时,亦可能释放藻毒素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海藻提取物的水处理方法,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海藻提取物的水处理方法,包括:海藻提取物与水体混合;其中,海藻提取物是由海藻经过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提取出来的固态混合物;其中,物理处理包括切碎、研磨、过滤、干燥;化学处理包括萃取、中和、氧化、吸附;海藻含有海带、昆布、泡叶藻、马尾藻、墨角藻、紫菜、石花菜中的至少一种。

对于不同的水处理目的,如降低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或总磷(TP),选用不同的海藻提取物。实验证明,不同的海藻提取物有相应的合适菌群。通过把海藻提取物与水体混合,相当于给水体中的微生物供给营养,可有效提高水环境中相应特定菌群的新陈代谢速率,促进其生长;而特定菌群的快速繁殖会抢夺水体中有限的营养物质,从而抑制其他菌群的生长。因此,本发明是通过加速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达到恢复水体系统原有生态功能,提高水体本身自净能力的有益效果,避免海藻的大量繁殖容易堵塞管孔等其他弊端。

附图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对于不同的水处理目的,如降低COD、脱氮、除磷,选用不同的海藻提取物。海藻提取物的海藻原料可以源自绿藻、红藻、褐藻等的一种,如海带、昆布、泡叶藻、马尾藻、墨角藻、紫菜、石花菜等,亦可以是不同藻类的混合物,如海带与泡叶藻的混合物等。提取的过程可以包括物理处理,如切碎、研磨、过滤、干燥;和/或化学处理,如萃取、中和、氧化、吸附。一般情况下,海藻提取物经过处理后为固态混合物以便于运输和保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预先把海藻提取物溶解于水中形成海藻提取物溶液,则在使用时可以省略溶解步骤,方便使用。海藻提取物溶液与固态海藻提取物的区别只在于形态不同,其成分并未改变。

不同的海藻提取物有相应的合适菌群,通过把海藻提取物与水体混合,相当于给水体中的微生物供给营养,可有效提高水环境中相应特定菌群的新陈代谢速率,促进其生长;而特定菌群的快速繁殖会抢夺水体中有限的营养物质,从而抑制其他菌群的生长。另外,海藻提取物中普遍含有溶藻素,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从而提高水体的自身净化能力。

实施例一: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耿旭,未经耿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82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