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型无人直升机旋翼系统桨距标定系统及其标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37249.1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8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许伟;张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誉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无人 直升机 系统 标定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无人直升机旋翼系统桨距标定方法,它用于标定遥控器给出的操纵系统输入量与对应的桨叶周期变距角、总距角之间的关系。
背景技术
小型无人直升机的动力学建模和控制研究需要标定主旋翼周期变距角、总距角与遥控器所给的输入量之间的关系。小型无人直升机的旋翼机构包含Bell-Hiller稳定杆系统这一独特结构,使得其传动机构区别于有人直升机,在进行标定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对于传动参数标定的影响,从而需要标定在稳定杆系统影响后的输入和桨叶周期变距角、总距角的关系,即需要确定和Bell-Hiller稳定杆相关的参数。现有技术没有与此相关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小型无人直升机旋翼系统桨距标定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小型无人直升机旋翼系统桨距标定方法,充分考虑稳定杆的影响,准确、可靠地得到小型无人直升机横纵向和总距通道的标定结果曲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无人直升机旋翼系统桨距标定系统,所述的无人直升机具有主旋翼和稳定杆,包括数字桨距仪、数字水平仪以及地面控制系统,所述的地面控制系统包括遥控器、无线电站和地面站,所述的数字桨距仪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数字桨距仪分别安装在主旋翼和稳定杆上,所述的数字水平仪安装在稳定杆上,所述的遥控器上具有分别控制无人直升机运动的总距杆、横向操纵杆、纵向操纵杆和尾桨距杆。
一种小型无人直升机旋翼系统桨距标定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一.纵向操纵量与主旋翼纵向周期变距角关系标定步骤:
步骤一:打开遥控器和地面站,确认地面站能正确采集遥控器的PWM信号并显示输入量的大小;
步骤二:将无人直升机置于水平地面上,总距杆收至最低位置,横向操纵杆和尾桨距杆处于中立位并锁死,在主旋翼和稳定杆上分别安装一个数字桨距仪并打开,在稳定杆上安装一个数字水平仪并打开,完成标定准备;
步骤三:将纵向操纵杆分别置于上下两个极限位置,通过读取地面站数据确定纵向操纵量的行程;
步骤四:将主旋翼摆至平行于机身方向,即0°方向,以纵向操纵量行程的1/6为标准从下极限位置逐渐增加至上极限位置或从上极限位置逐渐增加至下极限位置,读取并记录稳定杆上的数字桨距仪读数,此时主旋翼在0°方向并不受纵向操纵量的影响从而保持不动;
步骤五:将主旋翼摆至与机身垂直方向,即90°方向,在保持稳定杆不动的前提下,以纵向操纵量行程的1/6为标准从下极限位置逐渐增加至上极限位置或从上极限位置逐渐增加至下极限位置,读取并记录主旋翼上的数字桨距仪的读数;
步骤六:将稳定杆分别置于最低位和最高位,通过数字水平仪的差值确定其行程,同时读取并记录主旋翼在相应状态下的桨距角,确定对应的纵向周期变距角变化的行程;
步骤七:拟合步骤四中的稳定杆读数与纵向操纵量,从而确定参数ksb,lon;拟合步骤五中的主旋翼桨距角读数与纵向操纵量,从而确定参数kmr,lon;拟合步骤六中的稳定杆行程与对应的主旋翼纵向周期变距角变化行程,从而确定参数klon;最终完成标定主旋翼纵向周期变距角与纵向操纵量的关系;
二.横向操纵量与主旋翼横向周期变距角关系标定步骤:
步骤一:将无人直升机置于水平地面上,总距杆收至最低位置,纵向操纵杆和尾桨距杆处于中立位并锁死,将主旋翼和稳定杆上的数字桨距仪并打开,在稳定杆上安装一个数字水平仪并打开,完成标定准备;
步骤二:将横向操纵杆分别置于左右两个极限位置,通过读取地面站数据确定横向操纵量的行程;
步骤三:将主旋翼摆至垂直于机身方向,以横向操纵量行程的1/6为标准从左极限位置逐渐增加至右极限位置或从右极限位置逐渐增加至左极限位置,读取并记录稳定杆上的数字桨距仪读数,此时主旋翼在90°方向并不受横向操纵量的影响从而保持不动;
步骤四:将主旋翼摆至与机身平行方向,在保持稳定杆不动的前提下,以横向操纵量行程的1/6为标准从左极限位置逐渐增加至右极限位置或从右极限位置逐渐增加至左极限位置,读取并记录主旋翼上的数字桨距仪的读数;
步骤五:将稳定杆分别置于最低位和最高位,通过数字水平仪的差值确定其行程,同时读取并记录主旋翼在相应状态下的桨距角,确定对应的横向周期变距角变化的行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誉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新誉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72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