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芍总苷作为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新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35739.8 申请日: 2013-10-30
公开(公告)号: CN103550313A 公开(公告)日: 2014-02-05
发明(设计)人: 张丽娟;唐洋;崔怡迪;邱培菊;兰莹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海洋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6/71 分类号: A61K36/71;A61P35/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66100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白芍 作为 egfr 酪氨酸 激酶 抑制剂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医药领域,涉及白芍总苷作为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Paeony)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材白芍饮片中提取的总苷物。是芍药苷(paeoniflorin)、羟基芍药苷(hydroxy-paeoniflorin)、芍药花苷(paeonin)、芍药内酯苷(albiflorin)、苯甲酰芍药苷(benzoylpaeoniflorin)等一系列糖苷类化合物的混合物。白芍总苷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和药理学价值,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等功效,其资源在国内十分丰富,作为传统中药,已经在多种中药复方中应用超过1500年。白芍总苷于1998年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SFDA)批准上市作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药物,十余年的应用中没有毒性报告,安全性高,副作用少。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跨膜受体膜受体,可将有丝分裂信号从细胞外传递到细胞内,可有效调节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细胞增生、存活、黏附、迁移和分化,细胞存活及生长状况等。EGFR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途径在肿瘤细胞的增殖、损伤修复、侵袭及新生血管形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多种恶性肿瘤如神经胶质细胞瘤、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头颈部鳞癌、宫颈癌、食管癌、前列腺癌、肝癌、结肠癌、胃癌等中都有过度表达,激活EGFR酪氨酸激酶会加快肿瘤细胞繁殖,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加速肿瘤转移,阻碍肿瘤凋亡。

目前已知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有可逆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埃罗替尼,吉非替尼,Lapatinib(GW572016),PKI66(CGP59326),PD158780,PD165557,不可逆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EKB-596,CI-1033(PD2183805)。

长期以来,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的治疗手段。虽然近年来新一代化疗药物的应用,其疗效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多数资料表明,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同时出现血液毒性、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依然是其深入广泛应用的最大障碍。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癌症的治疗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已上市的酪氨酸激酶非常昂贵,一般病人难以承受巨大的治疗成本而丧失治疗机会,而且有研究显示,这类药物由于成分单一,在给药后会诱导肿瘤细胞产生的EGFR酪氨酸激酶分子二次突变(获得性突变),而产生耐药性使这类药物失去治疗作用。白芍总苷无毒,价廉,资源丰富,目前尚未有文献报道白芍总苷作为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方面的用途。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寻找一种资源丰富,价廉,安全性高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药物开发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是:

1.白芍总苷作为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新用途。

2.白芍总苷,含芍药苷(C23H28O11)不得少于34.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药物安全性高,白芍作为传统中药,自1998年上市销售使用以来,没有任何毒副作用报道;疗效显著,调节诸多胞内重要的细胞分子的表达,尤其是对于EGFR酪氨酸激酶的抑制,使EGFR酪氨酸激酶的表达量和激活量显著降低,与传统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相比能够明显减少EGFR酪氨酸激酶的表达量。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白芍总苷来源于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材白芍饮片,其资源在国内十分丰富。

附图说明

图1为肿瘤细胞受不同浓度白芍总苷与吉非替尼作用后胞内蛋白免疫印迹图。

图2为肿瘤细胞受不同浓度白芍总苷作用后胞内蛋白免疫印迹图。

图3为不同浓度白芍总苷与吉非替尼作用下的肿瘤细胞存活率曲线。

图4为不同浓度白芍总苷作用下肿瘤细胞状态显微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实施例所用的白芍总苷为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的白芍总苷胶囊颗粒,使用时用5mL TBS溶解200mg,用0.22um的滤膜过滤除菌。

实施例1蛋白免疫印迹实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57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