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水体进行原位处理的微电解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35254.9 | 申请日: | 2013-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3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魏焕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灵捷制造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戴建波 |
地址: | 51151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进行 原位 处理 电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水体的处理技术,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水体进行原位处理的微电解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工业的发明造成了大部分水体被污染,从而丧失自身的再生、净化功能,这些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湿地以及水体等。
目前,人们已经开发了许多对废水、特别是工业废水进行处理的技术。例如,中国专利01130846.X公开了一种间甲酚生产排放废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先对间甲酚生产中排放的氧化废水预处理,之后再和间甲酚生产排放的另外两股废水混合后进行生化处理,其中预处理包括先将氧化废水进行酸化预处理,之后再进行氧化反应处理。由于该专利方法预先去除了废水中大量的难降解物质,因而可以提高后续生化处理的效率。
中国专利申请01126637.6则公开了一种有机污泥低氧消化-膜分离的处理工艺,其包括预处理、低氧消化池和膜分离,其中,有机污泥先经过分离后进入预处理,预处理过程中的上清液则回流到污水处理前端,经过预处理的污泥进入低氧消化和膜分离進行消化和分离处理,污泥消化产生的上清液通过膜分离装置直接排放。
中国专利01139618.0公开了一种利用含氧水回流方式的生物活性碳的废水处理方法,该方法主要是进流水在处理过程中被导入供氧槽进行曝气,再将供氧槽内的曝气后获得的氧气增浓水送至活性碳槽底部,向上流经膨化活性碳层,而含氧水流经活性碳层时,活性碳颗粒上的微生物将利用增加的氧气浓度而促进水中及吸附于活性碳内的污染物如COD、BOD、TKN等分解去除,因此活性碳槽的上澄液大部份被送至供氧槽进行曝气,小部份作为放流水排出,如此可借助控制供氧槽的供氧量及含氧水/进流水的回流比,来针对不同性质的废水作适当的处理。
上述的废水处理技术都需要对废水进行多步处理,而且废水需要从一个工艺步骤流至另一个工艺步骤,水必须是流动的或循环的。因而,这些方法不适合于大规模的水体、特别是静止水体的处理,例如江河、湖泊、湿地以及水体的处理,因为水的强制流动或循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当然,目前也开发了一些针对水体的处理技术,例如机械过滤、紫外线和臭氧杀菌、水体增氧、人工湿地、人工培育有益藻类或投放生物制剂等方法。但是,这些水体的净化技术也都存在一些技术缺陷,例如机械过滤、紫外线和臭氧杀菌等技术无法除掉溶解性有害物质氨氮、亚硝酸盐等,也无法提高水中溶解氧,而且水循环装置导致高成本、高能耗;化学试剂处理法则易对水体造成破坏性影响,伤害水体生物如鱼虾的生存;采用单一生物制剂处理法,效果有限且短暂,需不断投入制剂维持;采用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则对污染物组成复杂的养殖水处理效率不高;等等。
因此,有必要针对水体的特点,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点的、对水体进行原位处理的新型处理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对水体进行原位处理、而不需要将水体强制流动和/循环的新型处理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水体进行原位处理的微电解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水体中投放微电极,使得微电极能够对水中所含有的物质进行氧化还原微电解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微电解处理方法,在微电极的作用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微电极的界面产生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且形成自催化过程,水体中氨氮、COD、亚硝酸盐等大幅度降低,使得微电极周围的水的PH值呈弱碱性,溶解氧增加,并能有效地控制氧化还原电位,同时使碳氮比得以平衡,从而迅速促使水体成为益于微生物与水产健康繁殖的“活水”。即本发明的方法能够降低水体中氨氮、COD、亚硝酸盐等,增加溶解氧,而且可以使得微电极周围的水的PH值呈弱碱性。
与普通的废水处理不同的是,在本发明的微电解处理方法中,微电极在水体中对水进行原位微电解处理,而不需要将水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处理,即不需要任何将水体进行强制流动和/或循环的装置,从而大大地节省了能耗,使得本发明的方法特别适合江河、湖泊、湿地等自然界中较大的水体,也因为节能而特别适用于水产养殖业。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微电解处理方法中,微电极是放置在微电极容器中,水体中的水能够自由进出微电极容器,使得微电极容器中的微电极能够对水中所含有的物质进行氧化还原微电解处理。采用微电极容器,便于日后微电极的维护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灵捷制造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灵捷制造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52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熔浮雕模具制作工艺
-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