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解码扫描组件及其解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34455.7 | 申请日: | 2013-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0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刘荣生;苏孝利;陈国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G02B7/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码 扫描 组件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条码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焦的解码扫描组件及其解码方法。
背景技术
条形码扫描组件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不仅可以使用于超市、零售店以及仓库等,还可以通过手机等通信工具扫描获取商户信息、优惠券及登录网站等。不管是对大型超市、仓库的管理提供了便利,也方便、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针对日常生活中对于解码扫描组件存在不易聚焦获取条形码信息的问题,目前,优选地采用了透镜组与音圈马达结合进行光轴方向移动实现调焦,其优点在于,可以准确的聚焦获取条形码信息,从而进行解码。然而,该装置中,需利用音圈马达带动整个透镜组进行移动,小型音圈马达完全达不到驱动的要求,则使用承重较大的音圈马达,随之该装置的体积也会相应的增大,不利于移植入小型移动设备,且承重较大的音圈马达增加了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实现聚焦的解码扫描组件,其具有体积较小以及能耗少的优点。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实现调焦的解码扫描组件的解码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解码扫描组件,包括:
镜头主体,其内形成有容置空间;
装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镜片组件,所述镜片组件包括沿光轴方向依次排列的若干镜片;
套合于所述镜头主体外表面的套筒;
致动装置,与所述套筒配合装配,所述致动装置可被控制地相对所述套筒做往复运动;其中,
所述致动装置可被选择地与任一所述若干镜片联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套筒的外表面上设有与所述光轴方向平行的导轨线,所述致动装置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导轨线相匹配的滑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致动装置包括音圈马达。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致动装置还包括与其相连的镜片环,所述致动装置通过所述镜片环与任一所述若干镜片外缘配合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镜头主体的容置空间内还设置有挡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镜头主体的容置空间内还设置有光栏。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的又一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上述解码扫描组件的解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受工作信号;
致动装置带动可移动镜片沿其光轴方向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并获取第一图像;
致动装置带动可移动镜片沿其光轴方向运动至第二预定位置,并获取第二图像;
将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清晰度比对,并选择较为清晰的一幅图像进行解码。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的又一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上述解码扫描组件的解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受工作信号;
计算目标与解码扫描组件之间的距离;
确定与所述计算得到的距离匹配的最佳焦距;
计算与所述最佳焦距对应时,可移动镜片的匹配位置;
致动装置带动可移动镜片沿其光轴方向运动至所述匹配位置,并获取图像进行解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致动装置为音圈马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音圈马达带动镜片组件的其中任一镜片移动来实现调焦,其不仅实现了聚焦的目的,同时,仅带动单一镜片,缩小了该解码扫描组件的体积,并降低了音圈马达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解码扫描组件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解码扫描组件的解码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解码扫描组件的解码方法又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解码扫描组件10的剖视图,该解码扫描组件10包括:镜头主体1、镜片组件2、套筒3以及致动装置4。具体地,镜头主体1内形成有容置空间,该镜头主体1为解码扫描组件10邻近扫描目的一端,该镜片组件2装配于容置空间内,特别地,镜片组件2包括沿光轴方向依次排列的若干镜片,其镜片间相互配合调整间距可现实调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44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体混合稀释装置
- 下一篇:虚拟机文件保护方法和用户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