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番茄内生真菌交织枝顶孢及其在番茄根结线虫病生防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33051.6 | 申请日: | 2013-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3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谢丙炎;田雪亮;姚玉荣;陈国华;茆振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河南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04;A01P5/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黄玉珏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中关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番茄 真菌 交织 枝顶孢 及其 线虫病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番茄内生真菌交织枝顶孢(Acremonium implicatum)CGMCC NO.8300及其作为番茄根结线虫生防菌的应用,属于生物防治领域。该菌株的发酵液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具有良好的致死活性。菌株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6CFU/ml)用灭菌草炭吸附后作为菌剂,比例为1000g草炭吸附500ml孢子悬浮液。移栽番茄前,菌剂沟施或穴施于种植穴。菌剂对番茄根结线虫具有较高的田间防效,达到72.8%。该菌株对于解决番茄根结线虫生物防治具有突出的技术效果,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交织枝顶孢菌及其在番茄根结线虫病生防中的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番茄根结线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土传性病害。根结线虫主要侵染番茄根部,尤其侧根受害多。根上形成很多近球状瘤状物,似念珠状相互连接,初表面白色,后变褐色或黑色,地上部表现萎缩或黄化。线虫以成虫或卵在病组织里或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病土和病肥是发病主要来源。该线虫发育适温25-30℃,幼虫遇低温失去活动能力,48-60℃经5分钟致死,在土中存活一年,2年即全部死亡。番茄根部被破坏,影响正常的吸收机能,所以地上部生长发育受阻,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生长缓慢,植株比较矮小,生育不良,结果小而且少。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地上部植株呈萎蔫状态;早晚气温较低或浇水充足时,暂时萎蔫又可恢复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植株逐渐枯死。
根结线虫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不仅破坏土壤生态环境,还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番茄产业的发展,生物防治具有环境相容性、绿色环保性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番茄根结线虫生防菌的筛选受到关注。人们分离到多种根结线虫生防菌,如厚垣孢普可尼亚菌(Pochoniachlamydosporia)、尖孢枝孢(Cladosporium oxysporum)、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nus)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等。这些生防菌通过寄生线虫或卵块、分泌杀线虫活性物质来抑制根结线虫,但在田防效不佳,主要由于这些生防菌不能在土壤中定殖。植物内生真菌可产生杀线虫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直接作用于线虫。内生真菌能定殖于植物体内,在与其他土壤微生物竞争中具有优势,能够以“守株待兔”的方式防治线虫,具有靶向性,极具开发潜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根结线虫生物防治技术未有良好生防菌的现状,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番茄内生真菌交织枝顶孢及其作为番茄根结线虫生防菌的应用。通过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交织枝顶孢对防治番茄根结线虫具有良好效果。这对于进一步减少农药用量,提高番茄品质,促进我国的番茄产业向着绿色无公害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从多年种植番茄大棚内感染根结线虫的番茄根结中分离内生真菌,获得较强抑制根结线虫活性的菌株,经过进一步筛选,获得一株编号为TEF。通过对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和18S rD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定了其分离地位;同时对该菌株的发酵液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致死率,菌株孢子悬浮液对番茄根结数量、土壤中根结 线虫虫口数量以及田间防效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为番茄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选择,其拮抗作用对于番茄根结线虫的解决具有突出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作为番茄根结线虫生防菌的交织枝顶孢(Acremoniumimplicatum)。通过在北京顺义地区种植番茄的大棚内番茄根结中分离、筛选和培养,获得一批作为番茄根结线虫拮抗菌的微生物菌株。从中筛选出一株编号为TEF的菌株,对于番茄根结线虫具有稳定而显著的拮抗效果,经微生物学分类与鉴定,属于交织枝顶孢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河南科技学院,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河南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30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