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播数据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和交换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32656.3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1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辉;王银河;霍志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757 | 分类号: | H04L12/757;H04L12/761;H04L12/94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黄厚刚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发表项 组播数据报文转发 组播数据报文 组播转发表 删除 用户端 交换机 带宽 转发 网络安全领域 接入交换机 组播数据流 持续发送 快速断开 释放 报文 预存 发送 携带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播数据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和交换机,涉及网络安全领域。所述组播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包括:当存在DHCP释放报文时,获取DHCP释放报文中携带的IP地址;在预存的组播转发表中删除具有该IP地址的转发表项;根据删除该转发表项之后的所述组播转发表转发接收到的组播数据报文。本发明通过删除具有需要释放的IP地址的转发表项,根据删除该转发表项之后的组播转发表转发接收到的组播数据报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用户端释放IP地址之后,接入交换机仍根据转发表项向该用户端持续发送组播数据报文而造成的带宽浪费的问题;达到了可以快速断开向该用户端发送的组播数据流,节省了带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安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播数据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和交换机。
背景技术
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互连协议)组播通信指的是IP组播数据报文从一个源端发出,而被转发到一组特定的接收端,IP组播可以有效地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所以在IPTV(IP电视)、实时数据传送和多媒体会议等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用户端在需要网络服务时,可以先向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申请一个动态IP地址,在申请动态IP地址的过程中,所经过的接入交换机可以使能动态主机配置侦听协议DHCP Snooping,以侦听用户端与DHCP服务器之间通信的DHCP协议报文,根据DHCP协议报文可以知道该用户端的动态IP地址。
在该用户端获取动态IP地址之后,用户端可以请求网络服务,比如,当该用户端需要点播组播源服务器发送的组播组A的组播数据流时,会向接入路由器发送IGMP(Internet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组管理协议)加入报文,以告诉接入路由器下游有用户需要组播组A的组播数据流;接入交换机可以使能组播侦听协议IGMP Snooping,以侦听该用户端与接入路由器之间的IGMP加入报文,接入交换机获知接入交换机在截取到该IGMP加入报文时所使用的端口以及IGMP加入报文中所携带的组播组A的组播组地址,接入交换机将该端口和组播组A的组播组地址作为一个转发表项记录在组播转发表中;接入路由器与组播源服务器通过PI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协议无关组播)协议交互后,获取组播组A的组播数据流,并向接入交换机发送获取的组播数据流;接入交换机根据查找到具有组播组A的组播组地址的转发表项,根据该转发表项中的端口将组播组A的组播数据流发送给用户端。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当用户端不需要任何网络服务时,如果在没有离开组播组A时就向DHCP服务器释放申请的动态IP地址,此时接入交换机上仍然会存在该用户端之前申请组播数据流时所产生的转发表项,仍然会向该用户端持续的发送组播数据流,造成带宽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当用户端释放IP地址之后,接入交换机仍根据转发表项向该用户端持续发送组播数据报文而造成的带宽浪费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播数据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和交换机。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组播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存在用于指示用户端请求释放所述用户端的网络互连协议IP地址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释放报文时,获取所述DHCP释放报文中携带的所述IP地址;
在预存的组播转发表中删除具有所述IP地址的转发表项;
根据删除所述转发表项之后的所述组播转发表转发接收到的组播数据报文。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获取所述DHCP释放报文中携带的所述IP地址之前,还包括:
接收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端请求加入组播组的组管理协议IGMP加入报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26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