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31775.7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4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贺字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2 | 代理人: | 蔡仲德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育苗 基质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栽培微生物后的废料再利用、培育蔬菜、以及生物防治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背景技术
近年来,保护地蔬菜栽培集约化,高密度单一化和重复种植环境为土传病原菌的积累和蔓延提供了合适的条件,土传病害的发生日趋严重,各种作物细菌病害、真菌病害及根结线虫大面积流行,导致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大大降低,严重制约着保护地作物的生产与发展,如果不加以控制,会给经济作物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产。
为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目前主要以嫁接、土壤消毒、化学农药灌根防治方法为主。嫁接虽然能控制枯萎病,但造成黄瓜品质下降,风味不良,而且随着复种指数增加,出现了对嫁接砧木抗性的病菌小种,近几年出现了黄瓜嫁接后仍然发生枯萎病的现象,并有急速蔓延的趋势,导致该策略面临危机。其次,土壤消毒不均匀,药剂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短期内虽有一定效果,过后病害依然猖獗,虽对当茬黄瓜土传病害有效,但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容易将有益微生物杀死,土壤中失去了有益菌,土壤生态遭到破坏,导致该技术存在缺憾。第三,化学药剂灌根防治方面,药剂灌入根部,仅能够在土壤10cm之内发挥作用,且药水下渗不安全、生态和环境造成压力,又费工费时,不能有效控制病害。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防治土传病害技术存在成本高、防治效果不乐观、毒性大、环境污染及破坏土壤微生态的问题,本发明开发出了一种育苗基质,同时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该育苗基质实现了既能防治土传病害、又能避免、修复土壤连作障碍的目的,是一种高效环保、成本低廉的育苗基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开发出的一种育苗基质,由生防菌菌糠与土壤混合而成,生防菌菌糠与土壤的质量比为7~9:1~3,所述生防菌包括木霉菌、粘帚霉、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中任意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所述土壤是草炭土或栽培土。本发明生防菌菌糠与土壤混合组成育苗基质,是因为在培养生防菌时,生防菌通过产生抗生素、营养竞争、重寄生、细胞壁分解酵素以及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等机制,对蔬菜枯萎病、纹枯病、菌核病、疫病和白绢病等土传病害和番茄叶霉病、灰霉病、白粉病、霜霉病等叶病病害具有防治的作用,并且能够利用有益根际微生物或利用有效微生态调控措施,可调节作物根际微生物的组成,使其向有益于植物生长而不利于病原菌繁殖的方向,所以会避免和修复连作障碍;现有的育苗基质大多就是普通的栽培土,稍好一点的,利用的是草炭土,本发明的育苗基质,使用了菌糠,节省掉了一部分的草炭土,弥补草炭不可再生的缺陷,同时也实现了菌糠的回收再利用,为废物处理找到了新的出路,节省了成本,更有利于环保。
经试验验证,本发明所选择的的这几种生防菌,以及生防菌菌糠与土壤的质量配比,能够显著提高连作作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茎粗,增加须根数和根长,幼苗抗倒伏能力增强;也能够提高作物连作土壤中蛋白酶、脲酶、转化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使土壤细菌比例上升,真菌比例下降,微生物结构呈现合理化;经试验发现该育苗基质在防治土传病害上有着比化学农药更好的效果;本发明代替草炭土用作育苗基质,在使用最少原料的情况下,效果达到最佳,将菌糠与土壤逐个质量配比进行试验,试验得到本发明的配比能够预防土传病害,作物生长良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未经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17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