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插头式断路器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31044.2 | 申请日: | 2013-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9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力;张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益而益(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2 | 分类号: | H01H7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郑立柱;邵桂礼 |
地址: | 2017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式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头式断路器,尤其是一种防水性能良好的插头式断路器。
背景技术
市场中现有断路器产品的防水性能较差,不能适应潮湿、雨水等恶劣环境,使产品寿命缩短或水损坏。因此,市场上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在潮湿和雨水环境中使用的断路器产品。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可靠防水性能的插头式断路器将是有利的。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头式断路器,包括:
线缆,其具有保持电源线的线卡,
绝缘壳体,其设置有圆形接合口,所述线缆经由所述线卡插入该圆形接合口内;
防水密封件,其装设于所述绝缘壳体中与外部环境相通的间隙内;
其中,所述线卡设置有轴向线孔以及与所述圆形接合口适配的环形定位槽部,所述轴向线孔的孔壁在对应所述环形定位槽部的位置上向内形成有环形凸起,该环形凸起设置成当所述电源线穿过所述轴向线孔时所述环形凸起受电源线的挤压而向外偏置从而使环形定位槽部与圆形接合口紧配合。
在本发明的该方面,由于绝缘壳体上形成有圆形接合口,同时线卡上形成有与该圆形接合口适配的环形定位槽部,因而起到了第一层防水效果;而轴向线孔内环形凸起的设置则使得电源线从轴向线孔中穿过时挤压该环形凸起,从而将环形定位槽部向外撑起,从而进一步与绝缘壳体上的圆形接合口挤压在一起,很好地起到了密封的作用,有效阻挡了水的侵入,这起到第二层防水效果;而绝缘壳体的与外部环境相同的间隙内填充防水密封件,使得整个产品的防水效果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
优选地,上述线卡由软质的弹性绝缘材料制成。
这类材料可以使线卡的环形定位槽部更紧密地配合绝缘壳体上的圆形接合口,进一步提高水密封效果。
优选地,上述绝缘壳体由上盖、底座和后盖构成,所述底座和上盖的前部分适配,所述后盖和上盖的后部分以及底座的后端适配,所述上盖和后盖分别在各自的后端形成有构成所述圆形接合口的上半圆形开口和下半圆形开口。
优选地,上述防水密封件包括防水垫圈,所述防水垫圈设置成沿着所述上盖、底座和后盖中任意两者之间的间隙延伸并填充该间隙。
通过防水垫圈的这种结构设置,可以使防水垫圈在装配好的绝缘壳体的三个部分之间的间隙内受到挤压并充满这些间隙,从而起到防水作用。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防水垫圈优选一体成型,包括水平延展部和垂直延展部,其中水平延展部位于上盖下方和底座与后盖的上方之间的间隙内,垂直延展部从水平延展部向下延伸填充在底座的后端和后盖的前端之间的间隙内。
防水垫圈的这种一体成型的结构更有效地解决了绝缘壳体三个部分之间的间隙水密封问题,避免非一体式防水垫圈各部分之间的新的间隙的出现。
优选地,上述插头式断路器还包括:
控制电路板组件,其容纳在所述绝缘壳体内;
第一插头叶片和第二插头叶片,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组件电连接并从所述控制电路板组件延伸穿过所述底座之外以供接入电源;
其中,所述防水密封件还包括第一叶片防水圈和第二叶片防水圈,所述第一插头叶片和第二插头叶片上分别套装有所述第一叶片防水圈和所述第二叶片防水圈以填充其与底座之间的间隙。
鉴于第一插头叶片和第二插头叶片从绝缘壳体伸出时与绝缘壳体之间也存在间隙,因此在各个叶片上分别装设防水圈可以使防水圈填满这些间隙,从而实现这些间隙位置的水密封。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防水密封件还包括第一防水压块和第二防水压块,所述第一插头叶片和第二插头叶片上分别套装有所述第一防水压块和所述第二防水压块,所述第一防水压块和第二防水压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叶片防水圈和第二叶片防水圈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
防水压块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在产品装配完成时压紧防水圈,从而使防水圈受压变形更好地填充在各叶片与绝缘壳体之间的间隙内,另一方面可避免当上述间隙较大时防水圈做得过厚而影响变形,进一步提升产品水密封效果。
优选地,上述插头式断路器还包括:
内盖,其位于所述上盖和所述控制电路板组件之间;
操作按钮,其下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组件电连接上端穿过内盖并从上盖突伸出;
其中,所述防水密封件还包括防水帽,所述防水帽具有帽部和边缘部,所述帽部罩盖所述操作按钮穿过内盖的部分并与其适配,所述边缘部位于上盖和内盖之间的间隙内以填充该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益而益(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益而益(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10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和等离子体处理装置
- 下一篇:新型智能真空接触器